《我终于无愧于我的父母了: 从428到587,提159分进武大的张超》

2012年06月06日


 

《我终于无愧于我的父母了!》
 



2007届  张超同学
来自华师一附中,提高159分,考取武汉大学。
入学前:总分587,数学64 ,理综142;

复读后:总分587,数学119,理综250。
 

四年前我曾放弃了进入任何一所重点高中(包括二中)重点班的机会,以优异的中考成绩进入了华师一附中的平行班。在华师一的三年高中时光里,我完全没有把学习放在心上,还整天怨天尤人,愤世嫉俗,这些直接导致我的高考成绩比中考成绩还要低一百分!最终我以全班倒数第一的成绩来到了现在的班级学习。

在过去的五次大考(九月、十一月、十二月、二月、四月)中,我的成绩一直保持稳步上升,从一开始的全班倒数第一,到了这次四月调考的班级第9名,年级第22名。

在复读前,有许多亲朋好友劝诫我说:复读能保持成绩不下降就不错了,想提高是非常难的。还给我罗列了种种类似于“某某复读了最终未上大学”的例子。但最终我还是证明了我的复读是明智的。

首先是学校给我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复读环境。身边的同学都是考场失利却不愿就此认命的人,他们的存在使我不会感到孤独带来的痛苦。而且作息时间充分保证了我的休息,使我的学习效率更高。虽说食堂的饭菜有时也让人不敢恭维,但大多数时候还是不错的。

其次是老师的关心。由于我进班的成绩最低,老师们怕我跟不上,因此都非常关注我。特别是数学老师兼班主任——潘老师,经常在课后询问我是否能理解所讲内容,而我也一向照实回答,不懂便说不懂,不会顾及面子装懂。我的英语成绩较好,语文成绩也不算太糟,而这两门课最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在短暂的复读时光中,要在这两门课上取得长足进步是比较难的,很幸运,这两门课没有给我带来困扰。我在针对自己的弱项——数、理、化、生四门的学习上,也有些自己的见解。

首先我觉得课堂听讲是最为重要的。课堂的例题都是老师很有针对性地精选出来的内容,听一道这样的例题也许比自己在下面做十道题都有效。而且听讲时对内容的理解一定要放在第一位,简单来说,就是一定要跟上老师上课的节奏。我一直没有抄过数学笔记,但因此节约下来的用于思考的时间也使我对许多题目(它们往往包含着很重要的知识点)有着更为透彻的理解。

还有就是平时学习不能盲目,要尽量“有的放矢”。一旦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自己的薄弱环节,一定要集中精力突破这个障碍。具体方法便是:先看书,仔细体会知识点,再做题(最好自己买本答案与解析都比较详尽的书,这样在开始阶段便可以避免因许多题不会频繁往返于办公室和教室而逐渐失去信心),再看看书,此时便会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并对相关知识点产生一种相见恨晚的情绪!这方法一点也不神秘,但就靠它我将许多几乎不得分的题目变为了几乎不失分,可见这个方法还是有效的。

家人的理解与支持也非常重要,而这些却容易为我们所忽略。我也曾经历过与家人关系紧张的日子,但如今我与父母的关系已经非常融洽了。不仅是他们更能理解我的感受了,我在学习上的进步也总能令他们倍感宽慰。我不会说如今我们学的所有知识都会在将来派上用场,但我知道至少其中一部分是有用的,而现在广泛的学习无疑能使自己的将来更具弹性,而不会在一个狭小的空间中被束缚住手脚。所以说我们对每一科——尤其是自己比较头痛的学科——都应该找到充足的动力来学习。而即使在万念俱灰的时候,父母也会成为我学习的最后动力。能在长时间痛苦煎熬后看到他们一丝欣慰的笑,我便备感轻松。毕竟即使是对自己的父母再好的人,恐怕也难有胆量站出来挺起胸膛高呼一声:“我无愧于我的父母了!”

把重创留给过去,在睿升开始全新的生活。

张超入学时带着遗憾和沮丧,来睿升后恢复了朝气与自信。 


428,成绩,学习,自己,父母,理解,复读,他们,老师,许多

上一页

下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