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将·桥梁·楷模——记湖北省第九届人大代表李水生

2012年03月22日


  在湖北,在武汉,提起名牌中学,人们会首推华师一附中;在业内,在圈内,提起华师一附中校长李水生,人们会对他的改革意识和创新精神表示钦佩。
  一、华师一附中在李校长的领导下,1984年创设政教处,加强了学生德育工作;1986年实行师生统一年级组管理模式,在学校内形成了富有活力的竞争实体,进而赢得了校际竞争的优势;1987年,实行效绩工资制,实行聘任制……以上这些改革都是对传统的一种突破,都是在没有现成经验的情况下率先实行的,而且都为国家教委后来的有关文件所肯定,并为全国众多兄弟学校所效法。
  今天,华师一附中的内部管理规范、科学,校内教育教学活动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既富活力,又具高效。李水生校长也因其杰出的教育管理实践而于1995年被湖北省政府授予湖北省教育管理专家的光荣称号。
  由教师到专家,这种飞跃的底蕴是什么呢?
  清晨7时许,在教学大楼的走廊上,人们可以看到李校长的身影,那琅琅书声伴随着校长的绵绵遐思。
  夜静更深,教学大楼教室里的灯光熄灭了,而校长办公室窗口还闪亮着不知疲倦的灯光……
  李校长曾对身边的同志说,华师一附中作为重点中学,只有升学率是不够的,是显不出什么优势的;若干年后在我们培养的学生中要能涌现出一批院士,那才是可以自豪的,所以,我们校内的一切工作都要以人的发展为中心,以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为目的,努力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基础教育新模式。
  ——经年不渝的勤勉,深蕴其间的忠诚,不同寻常的眼光,顺应时代的理念,这便是校长留给人们的印象。
  可以坦言,在极为敏感的教育领域,进行一项不为人们所理解又须实践所验证的改革,实属不易;而李校长在华师一附中进行的改革又何止一项?
  1984年,李校长在华师一附中进行课程结构改革,在实验年级一蹲就是三年,硬是顶着压力,冒着被“打板子”的风险坚持下来,结果,取得了令人信服的成功。这次改革试验经过多轮实践检验,于1995年2月作为湖北省教改经验上报国家教委。
  1995年,学校开始进行办学体制改革。1996年,学校开始进行“素质学分制”的改革试验,探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学校教育现代化的新途径,并建立实施素质教育的保障机制。这是基于现实,着眼未来的大胆创新,步子大,震动也大。各种新闻媒体竞相报道,仅《光明日报》1996年、1997年就四次载文报道了华师一附中教改成果与经验,其中不少篇幅介绍了李水生同志的教育改革思路,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广泛的影响。李岚清副总理于1997年11月24日再次到华师一附中视察时,对学校教育改革的丰硕成果给予了积极评价。
  二、当校长作闯将,教育改革的业绩使李水生同志享有很高社会声誉,1993年他光荣地当选为武汉市第九届人大代表,并被推选为第四组组长。
  李水生同志当人大代表,一心一意在人民群众与政府之间作桥梁,既及时反映群众呼声,又准确传达政府的意图;既善于集中群众的智慧,又努力落实政府的治市方略。他所在的市人大代表第四组率先提出的发展名牌产品战略,引起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最后成为武汉市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促进了武汉市的经济发展。对城区插花地段的管理、屠宰市场的管理以及环保城建等方面群众反映的诸多热点问题,第四组也认真地组织了实地调查,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为市政府的有关决策提供了依据。
  大东门南侧家街过往车辆很多,加之附近好几个集贸市场,行人频频横穿马路,人车争道引发的交通隐患日益突出。为此,李水生同志向市人民代表大会反映群众意见,经市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协同努力,修起了一座人行天桥,人车从此各行其道,安全有了保障。
  李水生同志就是这样,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为政府出点子,人大领导对他和以他为组长的第四组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四组的代表活动开展得好,参政能力强,整体素质高,这与组长的领导是分不开的。市人大常委会还授予第四组“先进代表组”的光荣称号。
  李水生同志在回顾任市人大代表的工作时,曾动情地说:当市人大代表使我接触到社会与政府两个层面,受到很多教育。每次参加人代会,都能感受到一种热烈的气氛,一方面是政府致力于发展的宏大气魄,一方面是各界群众向往发展的殷切期望,身处其间,也不由得振奋起来,总觉得应不辜负党和人民群众两方面的信任,应扎扎实实地办些实事。
  三、每当人们步入湖北省政府命名的唯一“窗口”学校华师一附中,放目巡览,便可领略到省级示范学校的风采;耗资数千万元的十四幢基础设施,布局严整,规范有序,气势宏大,格调明快。可以说,每幢设施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这中间固然有教职员工的努力,更浸透着校长李水生同志的心血,他硬是在十余年年间,主要依靠学校自身的力量,全面改建了一所省重点中学,并且运用政府倡导的公办民助的方式,在江夏大地上新建了一所省内一流的寄宿学校。
  理所当然,李水生同志成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全国优秀校长。1996年12月,李水生同志上北京领取“香港柏宁顿(中国)教育基金会的第二届孺子牛金球奖”归来,在学校举行的简朴的欢迎会上,他说:“这次能到北京领奖,是大家努力的结果,荣誉归于大家。我这次在北京认识了一位贫困山区学校的教师,三十年如一日地教书育人,送出了一批又一批的山里娃子,与他相比,与许多贫困地区的优秀校长相比,他们的付出比我多,我的生活工作条件比他们好……”他当场宣布,拿出获奖的10000元加上自己撰写《当代中国普通中学内部运行机制改革研究》一书所获得的稿费12000元,并补上8000元共计30000元,建议成立华师一附中教育奖励基金会,顿时会场子掌声一片,会后,几十名教师纷纷为基金会捐资……这件事在校内外传为佳话。
  在校内,李水生同志将自己的待遇严格限定于中等,他常说:“学校的发展是大事。事业要靠大家来搞,当校长要服众就得严格自律……”他关心员工,为许多员工解决了子女就学、就业问题,可没有在校内安排一个亲属;他多方筹资,建起四幢职工宿舍楼,200多职工住进了单元房,而他自己放弃调房的机会,至今仍住在高高的顶层七楼。校长的这种严格自律的精神,这种不计个人待遇的人格魅力教育着华师一附中的干部职工,使得许多在一般单位都感棘手的问题一一得到解决,在华师一附中,潜心研究,勇于拼搏,乐于奉献,争创一流蔚成风气,而讲地位、讲待遇却没有市场。校长的楷模作用实在是华师一附中发展的一种无形资产。
  李水生同志任副校长12年,任校长兼党总支书记14年,在华师一附中发展的进程中发挥了无人可及的作用,在校内享有崇高的威望。在一次“双学”小结会上,他诚恳地说:“人不畏我威而畏我廉、畏我勤,只有廉政、勤政,才能创出政绩来。”他还郑重其事地检讨自己觉悟不高,而且一一实例说明,使同组的党员都自感惭愧,接着大家的发言没有一个是例行公事式的,都自觉地找到自己工作思想上的差距。这次“双学”活动极大地振奋了华师一附中几十名党员的精神,推动了学校工作的发展。华师一附中党总支被华师大党委评为“双学” 活动先进单位。
  岁月悠悠水长流,百尺竿头上层楼。在教育园地耕耘数十年的李水生同志去年12月光荣地当选为湖北省第九届人大代表。我们相信他会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作用,为湖北省教育和经济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人民日报《大地》月刊编

上一页

下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