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学生希望和力量

2012年06月06日


给学生希望和力量

 

睿升复读部  汪洋老师

今年学校安排我带一个高三复读的平行班。接班后,一方面我感到自己肩上有份沉甸甸的压力,同时也觉得这是一项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如果能让孩子通过一年的学习,在提高学业考取理想大学的同时,也养成较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将会非常有利于他们的成长。孩子成人则家庭幸福,我想,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的工作很有意义。
    
报到第一天,见到有些孩子低着头,表情也较冷漠……在新学期的班会上,我首先请同学们做自我介绍,给他们展示才艺的机会。告诉他们,知识可以改变命运,来到睿升读书,是同学们开始美好人生的新起点,全班有52个兄弟姐妹,大家要互帮互助,要爱老师,爱同学,爱睿升,爱生活。

我要和同学们一起营造出团结友爱、亲如一家的和谐环境和良好的学习氛围。
    
班上有名学生王某,其母是十一中的老师,平时忙于工作,孩子在自己学校上学,他的班主任和各科老师是看着这个本校教师子弟由小学上初中升高中的,对这个孩子既熟悉又喜爱,以至于把他的缺点、错误都包容为淘气和调皮,总是一笑了之。他在读高中期间开始逃课,却没有被及时发现和制止,以致他逐步沉迷于电子游戏。当老师发现后对其进行教育时,他口头认错、保证要遵守校纪班规,后觉得老师并没有跟踪观察,于是就继续逃课上网,后来功课赶不上了,就对学习失去兴趣,最后破罐子破摔,其高考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拿到高考成绩时,他父母无法相信这个事实。王某在家也不言语,但脾气暴躁,家里的气氛比世界大战还紧张,充满了火药味。他想上军校,可他父母费尽周折后知道,军校对高考分数的要求也很高,王某觉得他最后的希望破灭了,于是他怨恨父母,认为父母无能,没帮他上大学,没有能力让他出国……
    
他刚进班时的表现是封闭自己,不和同学说话不与人交往,眼睛从来不正视老师,甚至也不正视黑板。在我观察他的第一个星期里,他上课很不认真,作业常不交。一周后我找他谈话,他可以站半天但就是不说话。有同学反映,他并不思学习。我请来其父母,他口头做了保证却不付诸行动。经过深入了解得知,他有较严重的依赖心理,从小到大,父母替他把一切都安排好,他不用太努力就上了最好的小学,最好的中学,最好的高中。因此,他仍在指望父母送他去美国留学或者送他进大学。
    
找到原因后,我决定尽力帮助他。为了取得他的好感和信任,我说他长得极象我那帅气又阳光的外甥,也许这意味着我和他很有缘份。这些话后,他真的变得愿意和我说话了。我又给他讲其他同学的事例,启发他摆脱依赖,学会自立。我告诉他,去年我带的班上有个女孩,从小养尊处优,学习不努力,一心指望军长爸爸送她去个好大学,可她爸爸面对她的高考分数和阳光规范的高考招录政策也无能为力,还是让她走了复读这条路。
    
一个个事例说下去,孩子也明白了,随着国家法制的日益健全和完善,无论是谁,都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通过高考才能进入大学学习。没有哪个父母能另辟蹊径满足孩子不劳而获的需求。王某说,他也要靠自己去争取属于他的美好未来。他依赖父母的梦终于醒了,他要像如马云、牛根生等当代自己打拼创业的偶像一样,靠自己艰苦奋斗成就一番事业。他决心要在睿升拼过春夏秋冬,博得无怨无悔。
    
思想通了,我教他正确的学习方法,让他甩开所有的思想包袱,认真读书。他找身边的榜样学习,上课用心听讲,哪怕是很简单的问题不懂也会去找老师问,他有了决心更有了恒心。
    
为了激发他的学习兴趣,每当他有一点点进步,我就及时予以表扬。他尝到了学习的乐趣,产生了浓厚的学习欲望,越来越爱学习,也逐步和同学们打成了一片,他爱班级,喜欢学校生活,慢慢成为一个很自信的孩子。
    
一年后,当手捧河北医科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时,他流下了高兴的泪水。
    
这个家庭成了一个幸福的家庭。

一个个孩子在进步,整个集体在成长。通过对自己过往教学工作的总结,我由衷感到“有差异,无差生”的说法是很有道理的。我热爱着我的学生,作为老师,就要多看孩子们的优点,给每个学生以希望和鼓励,孩子们都有可能成人、成才!

 

学生,学习,父母,老师,孩子,自己,高考,这个,同学们

上一页

下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