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教育契机让梦想在睿升延伸

2012年06月06日


 

抓住教育契机让梦想在睿升延伸

 

睿升复部 谢素文老师

【摘要】

    本文从班主任班级管理的视角,以复读生为对象,探究如何抓住教育契机,因势利导,以促成学生树立理想,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并锲而不舍地追求自己的梦想,最终实现目标。以开学典礼、考试分析、百日冲刺为抓手,分别抓住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吃苦教育和成功教育的契机,并结合笔者所担任班主任的不同届学生的成功案例,论证只有善于抓住教育契机甚至审时度势地创造教育契机,才能真正履行好一个班主任的育人职责。睿升学校之所以能不断走向辉煌,主要是在教育家李校长的带领下,用先进教育理论武装全体教师,不仅让学生收获成功,也让老师与时俱进,向研究型的教师发展,从而让睿升学子的梦想能在睿升延伸。

 

【关键词】

教育契机  复读生  理想教育  吃苦教育  成功教育

 

    经过教学楼三楼的楼梯口,每次都忍不住要驻足多看一眼红榜上往届学生那些熟悉的面庞,心中充盈的尽是充实与感慨。看着他们取得的骄人成绩,一种以曾经作为他们的班主任的自豪感油然而生,继之而来的便是对目前这届学生的责任感的无限升级。

    这红榜,书写的是十年睿升学子的不朽篇章,描述的是十年睿升教师的骄傲,传递的是十年睿升领导的人文关怀,凝聚着睿升李校长十年来的心血。然而,因在睿升得到磨砺而取得成功的学子又岂止榜上的学生呢?还有更多从失落到拼搏,锐意进取而取得成功的同学,他们身上有着很多的共同特征而又不失自己的个性特点。我们看到的,不过是十年睿升学子的缩影、坚韧、上进执着,他们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向着来年的6月,静默地向诺曼底登陆他们并不孤单,他们在李校长的关爱和科学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下,一天天地丰满了自己的羽翼······

    从多届学生的成功案例中,我欣喜地发掘出复读生取得成功的一些共性特征,通过对自己多年来班主任工作的反思与总结,发现要想在短短一年的时间内提高整个班级的学习效率,在整个班级里营造出同学之间相互之间你追我赶的氛围,形成集体向前滚动的局面,班主任必须抓住最关键的三个教育契机,我把它称之为成功三契机! 

 

契机一:开学典礼——抓住理想教育的契机

    每年的开学第一天,李校长会亲自给同学们讲话,这就是睿升别具一格的开学典礼了,李校长为同学们上了睿升第一课。他热情洋溢的演讲深深地吸引着同学们,开启了学生通往复读学习的智慧之门,引导他们勇敢地走出高考失败的阴霾。从孩子们眼睛中闪烁着的光芒,我可以确信,他们已经吃下了定心丸,决定从头再来,奋战十个月后跨入心目中理想的大学。

    2005年炎热的七月中旬是睿升复读生开学的日子,高三(12)班比正常班级晚开班一个月,这是应家长需求为掉档的学生增开的一个重点班。那年,怀揣着对华师一老校长的敬意,我加盟了睿升,承担该班班主任及两个班英语教学的任务。虽然早已过了开学时间,学校照样给我们班安排了开学典礼。带领同学们聆听李校长的报告,学习报告的精神尤为重要,作为班主任的我一贯认为,优秀班主任的素质之一就是体现在能挖掘任何活动的德育内涵上,如同一个精明的商家能从日常生活司空见惯的现象中敏锐地嗅出商机。因此我趁热打铁,召开了第一次班会,主题是“我的梦想”,宗旨是对同学们进行理想教育。会上,同学们踊跃发言,将自己高考的遗憾以及再次高考的目标坦诚地进行了交流。

    一个小个子女生的发言引起了我的注意,她说:“同学们,我毕业于华师一附中,慕名来睿升复读。和一些同学不一样的是,高考我没有什么失误,遗憾的是我高中三年的时光被自己过多的挥洒在玩乐上面了,我要用今年一年的时光弥补我挥洒掉的光阴。既然选择了复读,就算爬,我也要踏踏实实地爬完全程。”几句平实的语言,反应出该生务实的个性,在她身上我看到了一束光芒,是那么夺目。于是决定选她为班长,在一年的学习中,她给同学们树立了各方面的好榜样,不论我这个班主任在不在,班上的日常工作由她安排得井井有条。她叫马某,通过一年的努力,在2006年高考中取得了593分的好成绩,提高了77分,以高出当年一本线47分的成绩被华中科技大学经济数学专业录取,现留学国外。

    可见,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教育契机其实是无时不在的,只是我们经常没有注意,如果我们能经常琢磨它,就一定能练就这种洞察力。我深切地感受到善于利用常规的活动发掘德育的内涵,及时地进行教育,任何官方组织的重要活动或班级的集体活动都是很好的德育题材。同学们要想成功地迈进自己心仪的大学门槛,开学之初利用这种契机树立奋斗目标,在心中播下理想的种子,经过十个月辛勤的浇灌,必会开出繁茂的理想之花。

    在教育家李校长的启发之下,我意识到理想教育的重要性,不断寻找理想教育的切入点。开学不久后,马池这一带恰逢停电,时值酷暑,满满的一教室牛高马大的学生下课铃响了都不愿离开教室,脸上淌着汗,闷热不已的呆在教室里干蒸。

    提前来上课的我看到这个情景,心里已经明白了八九分。于是走进教室,在黑板上写下新东方学校创始人俞敏洪的感慨,“不断面对失败的人,成功的机会比普通人多得多”。然后问他们这是谁所言,没有一个人能想到是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俞敏洪。就在大家迷惑不解之时,我给他们介绍到:“俞敏洪曾在1978年和1979年两次高考,都名落孙山。但怀抱着‘不断面对失败的人,成功的机会比普通人多得多’的信念,终于在1980年又一次参加高考,考取北京大学。他努力抓住每次得之不易的机会,终于,在他第一次被美国签证官拒签25年后,‘新东方’在美国上市”。就这样,刚刚被隔壁应届班学生看了稀奇的同学们,脸上僵硬的表情明显地轻松了许多。

    他们哪里是不怕热啊,他们是还没有完全走出心灵的那团阴霾,在一种赎罪的心境下学习,可谓苦不堪言!可是这样苦撑又能撑得了几天呢?如果不及时疏导,很快就会松懈下来。同学们需要的是精神上的动力,而不是社会亦或是家人给予的过多的压力。一些爱面子的家长对落榜生常常流露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怨气,仿佛读不了大学,就失去了美好人生。我告诉同学们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使人对生命敏感, 用脑子学习,不要用体力。要用一半大脑想技巧,想方法,另一半大脑想责任每个人输给自己的前提就是对自己的期望太高,要摆正心态,冷静平和告诫大家要学会孔子“仁”,佛陀的“恕”,要学会“爱”,试想一个连自己都不关爱的人又如何爱他人呢?这种班会课通常会依据同学们的发展状况不定期召开,逐渐地,同学们开始理解了学习的意义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不是为了分数而学习的道理。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若想让同学们吃到定心丸,还需班主任做足功课。细致观察,正是营造班级良好氛围的前提条件。不同届的学生各有不同特点,但在复读之初时有些茫然的心态却是相同。毕竟,谁也不能武断地说自己的复读一定会成功。可这也是一种博弈,你越是超然的放下包袱就越能靠近成功。所以,这颗定心丸不仅仅指你决定复读,而是指能充满信心地面对每天的自己,能放下包袱,放空思想,接纳这种学习模式。一旦吃下这颗定心丸,心便会超乎寻常的静和坦然,每次测验,注重的也不是分数而是知识点是否掌握了,循序渐进地将整个复习课学完,还能不成功吗?

 

契机二:考试分析———抓住吃苦教育的契机

    高考前,同学们一般要经历大大小小十次调研考试,每一次考试都是一种心智的历练,有考试就会有排名,有排名就有先后。排在前面的怕下次掉下去而压力重重,排在中间可上可下的因不甘于掉下而背负重荷,排在后面的因成绩不见起色而忧心忡忡,几乎没有一个学生不感觉到压力的现实存在性。那么在正确对待考试排名问题上,需要班主任悉心的关注和指导。就拿眼前的201212班的学生简单分析吧!每次考完试后,我要求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管理习惯,将错题摘录到各科的错题集中去,然后做好分析总结,通过长时间的坚持,他们知识上的漏洞越来越少,而信心也越来越足。比如刚刚结束的四月调研考试,刘某在总结中写到:“我发现我的英语在班上几乎处于垫底状态,但是进步了,且进步还很大,这让我看到了希望。”学生黄某写到:“还有47天,和去年此时比,我感觉有底气多了。去年四月,我连500分都不到,甚至连二本线都够不着,今年却上了一本线,我觉得很有动力,很有信心了······

    然除此之外,我认为考试也是对班主任工作效果的一个阶段性检测。从众多成功的案例中我看到,考试之后的分析和总结是班主任做好学生思想工作的最佳契机,考试同样是检测一个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的最有说服力的手段,锲而不舍地做好学生思想工作是帮助学生查漏补缺的制胜法宝。进步小或者退步的同学,要么是学习方法不对,要么学习态度不端正,前者是因为穿新鞋走老路,后者往往缘于怕吃苦受累。

    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同学们大多已适应了复读的学习与住校生活方式。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暴露了各自身上的各种毛病,不能吃苦是他们的通病。200712班,柯某来自武汉外校。刚入校时,基本能按照正常的作息时间学习,还主动要求当英语课代表。可是过不了多久,他就受不了严格的校纪班规的约束,不能按时起床,甚至身为课代表都忘记交作业,怎样和他讲道理都不见改观,九月起点考他考得一塌糊涂。我抓住这个契机找他进行了一次长谈,将众多稳步前进的同学的实例用数据形式分析、阐明,让他明白“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的道理之后,他保证以后一定遵规守纪,向这些进步幅度大的同学学习。第二天,我便看到教室的墙面上贴了一张精心制作的表格,将我给大家口头布置的背诵类的作业用表格的形式分摊到每一周的每一天,还用彩色笔勾勒出美丽的分隔线,旁边写到:“温馨提示:今天你的英语作业完成了吗?”当时,我“狠狠地夸奖“了他一番,称他为“十二班最有创意课代表”,他开心地笑了。此后,每考一次都能看到他的一点进步,自信心逐步建立起来,再也不迟到了。但一年中少不了在别的方面偷懒,经常“忘记”自己科代表的工作职责。为了保护该生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学习习惯,我没有简单的撤除他的课代表职务,继续培养他的责任心。于是新增一名叫做高某的同学协助他开展科代表的工作。因为作为复读生,他们最害怕的是老师对自己的失望,撤职事小,让孩子感觉被放弃事大!有了新的科代表的加入,无形中有了一种随时被取而代之的危机感,柯某不敢懈怠。而同学高某,因为得到老师的信任,处处表现积极,想方设法为老师排忧解难,科代表的工作再也不用我操心了。整个班级一年运转下来,同学们你追我赶,形成一个良性的竞争局面。

    2007年高考第一批次资格线548分,柯某以602分的好成绩被华科大录取,相比头一年提高了186分;高某也以601分被华科大录取,提高86分;徐某,616分,被北京邮电大学录取,提高79分;李某以616分的成绩,被上海财经大学录取···在这一连串喜人的成绩背后,如果没有他们锲而不舍追求真知的精神,是不可能取得这样骄人的成绩的。每个学生身上都有着不可估量的潜能,只要班主任善于抓住契机,因势利导,引导他们进入锲而不舍的上进状态中,奇迹便会产生!

 

契机三:百日冲刺——抓住成功教育的契机

    经过一轮又一轮的复习加考试,同学们进入了紧张的冲刺阶段。在倒计时一百天的时候,每一届我都会在班级召开“百日冲刺誓师大会”,会上同学们豪情万丈,剑指100天后的高考,集体大声喊出我们共同制定的誓言。会后,大家还要把自己理想中的大学写出来,贴在教室的墙面上用于鞭策自己。从第二天起,大家的精神面貌明显注入了新的活力,各科老师都为之动容。

    恕我直言这个教育契机,一定是建立在同学们有了前几个月奋力拼搏的基础上,看到了自己的进步才会有效果的。否则由于高考的临近,带来的或许只有焦虑,如果班主任又不及时疏导,就会适得其反。所以这个阶段班主任一定要眼观八路,耳听八方,密切关注同学们的学习状态。

    2011届高三(15)班百日冲刺动员会后,大多数同学群情振奋,连空气中都弥漫着“此时不搏,更待何时”的干劲,学习积极性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台阶!可是我发现同学刘某仍然按兵不动,神情漠然。利用课间时间,我走到他的身边说:“你的数学怎么那么厉害呀,次次都考那么高,有什么宝贵的经验和大家分享一下吧!”他诧异地抬起了头,很不好意思地绯红着脸:“我并没什么经验啊,就是练得多点。可又有啥用呢?六减一等于零,我的英语太烂了,唉!”我故作诧异地说:“啊?难道你不知道你现在英语阅读理解能力超强吗?上次考试的阅读理解你都过了30分了呢,而很多基础比你好的同学都比你低。这充分反应数学好的同学做阅读的优势,就是思维缜密啊!你可不要忘了,只要你英语及格,今年高考肯定上一本。”说完我就走了,之后我观察到他除了认真听课做笔记完成作业外,每天还悄悄地练习英语阅读,有时还能主动举手发言或提问题,英语成绩慢慢地上升了。去年高考,这位来自武穴中学的学生以626分的成绩入读华科大,其英语成绩由原来的69分提高到124分,总分在原来492分的基础上提高了134分,真的很不容易!如果没有百日冲刺动员大会将大部分同学的斗志激发起来,就反衬不出刘某那样的不自信,我也就很难寻觅到这个激发该生斗志的良好契机了。

 

结束语

    综上所述,班主任工作是份永远都需要查漏补缺的工作。对于学生教育契机的把握永远都没有定数,只要肯擦亮眼睛,勤思索,契机随时会出现。有人说班主任工作是一份婆婆妈妈的工作,“多动嘴,勤跑腿”是带好班的法宝。可是我认为,班主任工作应该是大智大慧的工作,“多动嘴,勤跑腿”的做法有失偏颇。孩子们的眼睛是雪亮的,判断力是灵敏的,对老师的要求也极高。多动嘴固然比较稳妥,若说出来的话尽是不着边的一箩筐空洞语言,别说学生不爱听,自己说着说着恐怕也觉得苍白无力了吧!多动嘴不如动对嘴,抓住恰当的时机,一个字能解决的问题绝不用一句话,一个表情解决的问题绝不动嘴。勤跑腿肯定是不错的,但也要找准时机去了解学生的学情,才能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教育契机的把握是一门永远修不完的功课。再好的建议,听不进就成废话!  再好的主意不说出来就无法实践!无法检验对与错,所以适当的时候说适当的话还是很有必要。教育契机需要等待更需要创造,契机一到,随口一些话,就能够达到敲山震虎的作用,至少可以在对方的心灵留下一丝划痕,在日后的行为生活工作中会起到一些警示作用,能这样才算作是有效的德育工作!

    十年来,睿升的教育教学模式已经积淀了丰厚的经验,为社会输送了一批又一批优秀学子,为一个个被孩子“上学难”的问题困扰着的家庭带来了福音。这一切要归功于学校所营造的育人为宗旨的教育氛围,归功于李校长这位声望极高的教育家在办学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受益匪浅,同时还让每一位老师受到先进教育理念的洗礼而与时俱进,为睿升的可持续性发展积蓄了充足的能量。祝愿睿升的明天更加美好!祝愿睿升的桃李开遍世界每个角落!祝愿睿升学子将梦想由此延伸······

抓住教育契机让梦想在睿升延伸

 

睿升复部 谢素文老师

【摘要】

    本文从班主任班级管理的视角,以复读生为对象,探究如何抓住教育契机,因势利导,以促成学生树立理想,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并锲而不舍地追求自己的梦想,最终实现目标。以开学典礼、考试分析、百日冲刺为抓手,分别抓住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吃苦教育和成功教育的契机,并结合笔者所担任班主任的不同届学生的成功案例,论证只有善于抓住教育契机甚至审时度势地创造教育契机,才能真正履行好一个班主任的育人职责。睿升学校之所以能不断走向辉煌,主要是在教育家李校长的带领下,用先进教育理论武装全体教师,不仅让学生收获成功,也让老师与时俱进,向研究型的教师发展,从而让睿升学子的梦想能在睿升延伸。

 

【关键词】

教育契机  复读生  理想教育  吃苦教育  成功教育

 

    经过教学楼三楼的楼梯口,每次都忍不住要驻足多看一眼红榜上往届学生那些熟悉的面庞,心中充盈的尽是充实与感慨。看着他们取得的骄人成绩,一种以曾经作为他们的班主任的自豪感油然而生,继之而来的便是对目前这届学生的责任感的无限升级。

    这红榜,书写的是十年睿升学子的不朽篇章,描述的是十年睿升教师的骄傲,传递的是十年睿升领导的人文关怀,凝聚着睿升李校长十年来的心血。然而,因在睿升得到磨砺而取得成功的学子又岂止榜上的学生呢?还有更多从失落到拼搏,锐意进取而取得成功的同学,他们身上有着很多的共同特征而又不失自己的个性特点。我们看到的,不过是十年睿升学子的缩影、坚韧、上进执着,他们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向着来年的6月,静默地向诺曼底登陆他们并不孤单,他们在李校长的关爱和科学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下,一天天地丰满了自己的羽翼······

    从多届学生的成功案例中,我欣喜地发掘出复读生取得成功的一些共性特征,通过对自己多年来班主任工作的反思与总结,发现要想在短短一年的时间内提高整个班级的学习效率,在整个班级里营造出同学之间相互之间你追我赶的氛围,形成集体向前滚动的局面,班主任必须抓住最关键的三个教育契机,我把它称之为成功三契机! 

 

契机一:开学典礼——抓住理想教育的契机

    每年的开学第一天,李校长会亲自给同学们讲话,这就是睿升别具一格的开学典礼了,李校长为同学们上了睿升第一课。他热情洋溢的演讲深深地吸引着同学们,开启了学生通往复读学习的智慧之门,引导他们勇敢地走出高考失败的阴霾。从孩子们眼睛中闪烁着的光芒,我可以确信,他们已经吃下了定心丸,决定从头再来,奋战十个月后跨入心目中理想的大学。

    2005年炎热的七月中旬是睿升复读生开学的日子,高三(12)班比正常班级晚开班一个月,这是应家长需求为掉档的学生增开的一个重点班。那年,怀揣着对华师一老校长的敬意,我加盟了睿升,承担该班班主任及两个班英语教学的任务。虽然早已过了开学时间,学校照样给我们班安排了开学典礼。带领同学们聆听李校长的报告,学习报告的精神尤为重要,作为班主任的我一贯认为,优秀班主任的素质之一就是体现在能挖掘任何活动的德育内涵上,如同一个精明的商家能从日常生活司空见惯的现象中敏锐地嗅出商机。因此我趁热打铁,召开了第一次班会,主题是“我的梦想”,宗旨是对同学们进行理想教育。会上,同学们踊跃发言,将自己高考的遗憾以及再次高考的目标坦诚地进行了交流。

    一个小个子女生的发言引起了我的注意,她说:“同学们,我毕业于华师一附中,慕名来睿升复读。和一些同学不一样的是,高考我没有什么失误,遗憾的是我高中三年的时光被自己过多的挥洒在玩乐上面了,我要用今年一年的时光弥补我挥洒掉的光阴。既然选择了复读,就算爬,我也要踏踏实实地爬完全程。”几句平实的语言,反应出该生务实的个性,在她身上我看到了一束光芒,是那么夺目。于是决定选她为班长,在一年的学习中,她给同学们树立了各方面的好榜样,不论我这个班主任在不在,班上的日常工作由她安排得井井有条。她叫马某,通过一年的努力,在2006年高考中取得了593分的好成绩,提高了77分,以高出当年一本线47分的成绩被华中科技大学经济数学专业录取,现留学国外。

    可见,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教育契机其实是无时不在的,只是我们经常没有注意,如果我们能经常琢磨它,就一定能练就这种洞察力。我深切地感受到善于利用常规的活动发掘德育的内涵,及时地进行教育,任何官方组织的重要活动或班级的集体活动都是很好的德育题材。同学们要想成功地迈进自己心仪的大学门槛,开学之初利用这种契机树立奋斗目标,在心中播下理想的种子,经过十个月辛勤的浇灌,必会开出繁茂的理想之花。

    在教育家李校长的启发之下,我意识到理想教育的重要性,不断寻找理想教育的切入点。开学不久后,马池这一带恰逢停电,时值酷暑,满满的一教室牛高马大的学生下课铃响了都不愿离开教室,脸上淌着汗,闷热不已的呆在教室里干蒸。

    提前来上课的我看到这个情景,心里已经明白了八九分。于是走进教室,在黑板上写下新东方学校创始人俞敏洪的感慨,“不断面对失败的人,成功的机会比普通人多得多”。然后问他们这是谁所言,没有一个人能想到是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俞敏洪。就在大家迷惑不解之时,我给他们介绍到:“俞敏洪曾在1978年和1979年两次高考,都名落孙山。但怀抱着‘不断面对失败的人,成功的机会比普通人多得多’的信念,终于在1980年又一次参加高考,考取北京大学。他努力抓住每次得之不易的机会,终于,在他第一次被美国签证官拒签25年后,‘新东方’在美国上市”。就这样,刚刚被隔壁应届班学生看了稀奇的同学们,脸上僵硬的表情明显地轻松了许多。

    他们哪里是不怕热啊,他们是还没有完全走出心灵的那团阴霾,在一种赎罪的心境下学习,可谓苦不堪言!可是这样苦撑又能撑得了几天呢?如果不及时疏导,很快就会松懈下来。同学们需要的是精神上的动力,而不是社会亦或是家人给予的过多的压力。一些爱面子的家长对落榜生常常流露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怨气,仿佛读不了大学,就失去了美好人生。我告诉同学们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使人对生命敏感, 用脑子学习,不要用体力。要用一半大脑想技巧,想方法,另一半大脑想责任每个人输给自己的前提就是对自己的期望太高,要摆正心态,冷静平和告诫大家要学会孔子“仁”,佛陀的“恕”,要学会“爱”,试想一个连自己都不关爱的人又如何爱他人呢?这种班会课通常会依据同学们的发展状况不定期召开,逐渐地,同学们开始理解了学习的意义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不是为了分数而学习的道理。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若想让同学们吃到定心丸,还需班主任做足功课。细致观察,正是营造班级良好氛围的前提条件。不同届的学生各有不同特点,但在复读之初时有些茫然的心态却是相同。毕竟,谁也不能武断地说自己的复读一定会成功。可这也是一种博弈,你越是超然的放下包袱就越能靠近成功。所以,这颗定心丸不仅仅指你决定复读,而是指能充满信心地面对每天的自己,能放下包袱,放空思想,接纳这种学习模式。一旦吃下这颗定心丸,心便会超乎寻常的静和坦然,每次测验,注重的也不是分数而是知识点是否掌握了,循序渐进地将整个复习课学完,还能不成功吗?

 

契机二:考试分析———抓住吃苦教育的契机

    高考前,同学们一般要经历大大小小十次调研考试,每一次考试都是一种心智的历练,有考试就会有排名,有排名就有先后。排在前面的怕下次掉下去而压力重重,排在中间可上可下的因不甘于掉下而背负重荷,排在后面的因成绩不见起色而忧心忡忡,几乎没有一个学生不感觉到压力的现实存在性。那么在正确对待考试排名问题上,需要班主任悉心的关注和指导。就拿眼前的201212班的学生简单分析吧!每次考完试后,我要求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管理习惯,将错题摘录到各科的错题集中去,然后做好分析总结,通过长时间的坚持,他们知识上的漏洞越来越少,而信心也越来越足。比如刚刚结束的四月调研考试,刘某在总结中写到:“我发现我的英语在班上几乎处于垫底状态,但是进步了,且进步还很大,这让我看到了希望。”学生黄某写到:“还有47天,和去年此时比,我感觉有底气多了。去年四月,我连500分都不到,甚至连二本线都够不着,今年却上了一本线,我觉得很有动力,很有信心了······

    然除此之外,我认为考试也是对班主任工作效果的一个阶段性检测。从众多成功的案例中我看到,考试之后的分析和总结是班主任做好学生思想工作的最佳契机,考试同样是检测一个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的最有说服力的手段,锲而不舍地做好学生思想工作是帮助学生查漏补缺的制胜法宝。进步小或者退步的同学,要么是学习方法不对,要么学习态度不端正,前者是因为穿新鞋走老路,后者往往缘于怕吃苦受累。

    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同学们大多已适应了复读的学习与住校生活方式。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暴露了各自身上的各种毛病,不能吃苦是他们的通病。200712班,柯某来自武汉外校。刚入校时,基本能按照正常的作息时间学习,还主动要求当英语课代表。可是过不了多久,他就受不了严格的校纪班规的约束,不能按时起床,甚至身为课代表都忘记交作业,怎样和他讲道理都不见改观,九月起点考他考得一塌糊涂。我抓住这个契机找他进行了一次长谈,将众多稳步前进的同学的实例用数据形式分析、阐明,让他明白“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的道理之后,他保证以后一定遵规守纪,向这些进步幅度大的同学学习。第二天,我便看到教室的墙面上贴了一张精心制作的表格,将我给大家口头布置的背诵类的作业用表格的形式分摊到每一周的每一天,还用彩色笔勾勒出美丽的分隔线,旁边写到:“温馨提示:今天你的英语作业完成了吗?”当时,我“狠狠地夸奖“了他一番,称他为“十二班最有创意课代表”,他开心地笑了。此后,每考一次都能看到他的一点进步,自信心逐步建立起来,再也不迟到了。但一年中少不了在别的方面偷懒,经常“忘记”自己科代表的工作职责。为了保护该生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学习习惯,我没有简单的撤除他的课代表职务,继续培养他的责任心。于是新增一名叫做高某的同学协助他开展科代表的工作。因为作为复读生,他们最害怕的是老师对自己的失望,撤职事小,让孩子感觉被放弃事大!有了新的科代表的加入,无形中有了一种随时被取而代之的危机感,柯某不敢懈怠。而同学高某,因为得到老师的信任,处处表现积极,想方设法为老师排忧解难,科代表的工作再也不用我操心了。整个班级一年运转下来,同学们你追我赶,形成一个良性的竞争局面。

    2007年高考第一批次资格线548分,柯某以602分的好成绩被华科大录取,相比头一年提高了186分;高某也以601分被华科大录取,提高86分;徐某,616分,被北京邮电大学录取,提高79分;李某以616分的成绩,被上海财经大学录取···在这一连串喜人的成绩背后,如果没有他们锲而不舍追求真知的精神,是不可能取得这样骄人的成绩的。每个学生身上都有着不可估量的潜能,只要班主任善于抓住契机,因势利导,引导他们进入锲而不舍的上进状态中,奇迹便会产生!

 

契机三:百日冲刺——抓住成功教育的契机

    经过一轮又一轮的复习加考试,同学们进入了紧张的冲刺阶段。在倒计时一百天的时候,每一届我都会在班级召开“百日冲刺誓师大会”,会上同学们豪情万丈,剑指100天后的高考,集体大声喊出我们共同制定的誓言。会后,大家还要把自己理想中的大学写出来,贴在教室的墙面上用于鞭策自己。从第二天起,大家的精神面貌明显注入了新的活力,各科老师都为之动容。

    恕我直言这个教育契机,一定是建立在同学们有了前几个月奋力拼搏的基础上,看到了自己的进步才会有效果的。否则由于高考的临近,带来的或许只有焦虑,如果班主任又不及时疏导,就会适得其反。所以这个阶段班主任一定要眼观八路,耳听八方,密切关注同学们的学习状态。

    2011届高三(15)班百日冲刺动员会后,大多数同学群情振奋,连空气中都弥漫着“此时不搏,更待何时”的干劲,学习积极性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台阶!可是我发现同学刘某仍然按兵不动,神情漠然。利用课间时间,我走到他的身边说:“你的数学怎么那么厉害呀,次次都考那么高,有什么宝贵的经验和大家分享一下吧!”他诧异地抬起了头,很不好意思地绯红着脸:“我并没什么经验啊,就是练得多点。可又有啥用呢?六减一等于零,我的英语太烂了,唉!”我故作诧异地说:“啊?难道你不知道你现在英语阅读理解能力超强吗?上次考试的阅读理解你都过了30分了呢,而很多基础比你好的同学都比你低。这充分反应数学好的同学做阅读的优势,就是思维缜密啊!你可不要忘了,只要你英语及格,今年高考肯定上一本。”说完我就走了,之后我观察到他除了认真听课做笔记完成作业外,每天还悄悄地练习英语阅读,有时还能主动举手发言或提问题,英语成绩慢慢地上升了。去年高考,这位来自武穴中学的学生以626分的成绩入读华科大,其英语成绩由原来的69分提高到124分,总分在原来492分的基础上提高了134分,真的很不容易!如果没有百日冲刺动员大会将大部分同学的斗志激发起来,就反衬不出刘某那样的不自信,我也就很难寻觅到这个激发该生斗志的良好契机了。

 

结束语

    综上所述,班主任工作是份永远都需要查漏补缺的工作。对于学生教育契机的把握永远都没有定数,只要肯擦亮眼睛,勤思索,契机随时会出现。有人说班主任工作是一份婆婆妈妈的工作,“多动嘴,勤跑腿”是带好班的法宝。可是我认为,班主任工作应该是大智大慧的工作,“多动嘴,勤跑腿”的做法有失偏颇。孩子们的眼睛是雪亮的,判断力是灵敏的,对老师的要求也极高。多动嘴固然比较稳妥,若说出来的话尽是不着边的一箩筐空洞语言,别说学生不爱听,自己说着说着恐怕也觉得苍白无力了吧!多动嘴不如动对嘴,抓住恰当的时机,一个字能解决的问题绝不用一句话,一个表情解决的问题绝不动嘴。勤跑腿肯定是不错的,但也要找准时机去了解学生的学情,才能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教育契机的把握是一门永远修不完的功课。再好的建议,听不进就成废话!  再好的主意不说出来就无法实践!无法检验对与错,所以适当的时候说适当的话还是很有必要。教育契机需要等待更需要创造,契机一到,随口一些话,就能够达到敲山震虎的作用,至少可以在对方的心灵留下一丝划痕,在日后的行为生活工作中会起到一些警示作用,能这样才算作是有效的德育工作!

    十年来,睿升的教育教学模式已经积淀了丰厚的经验,为社会输送了一批又一批优秀学子,为一个个被孩子“上学难”的问题困扰着的家庭带来了福音。这一切要归功于学校所营造的育人为宗旨的教育氛围,归功于李校长这位声望极高的教育家在办学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受益匪浅,同时还让每一位老师受到先进教育理念的洗礼而与时俱进,为睿升的可持续性发展积蓄了充足的能量。祝愿睿升的明天更加美好!祝愿睿升的桃李开遍世界每个角落!祝愿睿升学子将梦想由此延伸······

抓住教育契机让梦想在睿升延伸

 

睿升复部 谢素文老师

【摘要】

    本文从班主任班级管理的视角,以复读生为对象,探究如何抓住教育契机,因势利导,以促成学生树立理想,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并锲而不舍地追求自己的梦想,最终实现目标。以开学典礼、考试分析、百日冲刺为抓手,分别抓住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吃苦教育和成功教育的契机,并结合笔者所担任班主任的不同届学生的成功案例,论证只有善于抓住教育契机甚至审时度势地创造教育契机,才能真正履行好一个班主任的育人职责。睿升学校之所以能不断走向辉煌,主要是在教育家李校长的带领下,用先进教育理论武装全体教师,不仅让学生收获成功,也让老师与时俱进,向研究型的教师发展,从而让睿升学子的梦想能在睿升延伸。

 

【关键词】

教育契机  复读生  理想教育  吃苦教育  成功教育

 

    经过教学楼三楼的楼梯口,每次都忍不住要驻足多看一眼红榜上往届学生那些熟悉的面庞,心中充盈的尽是充实与感慨。看着他们取得的骄人成绩,一种以曾经作为他们的班主任的自豪感油然而生,继之而来的便是对目前这届学生的责任感的无限升级。

    这红榜,书写的是十年睿升学子的不朽篇章,描述的是十年睿升教师的骄傲,传递的是十年睿升领导的人文关怀,凝聚着睿升李校长十年来的心血。然而,因在睿升得到磨砺而取得成功的学子又岂止榜上的学生呢?还有更多从失落到拼搏,锐意进取而取得成功的同学,他们身上有着很多的共同特征而又不失自己的个性特点。我们看到的,不过是十年睿升学子的缩影、坚韧、上进执着,他们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向着来年的6月,静默地向诺曼底登陆他们并不孤单,他们在李校长的关爱和科学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下,一天天地丰满了自己的羽翼······

    从多届学生的成功案例中,我欣喜地发掘出复读生取得成功的一些共性特征,通过对自己多年来班主任工作的反思与总结,发现要想在短短一年的时间内提高整个班级的学习效率,在整个班级里营造出同学之间相互之间你追我赶的氛围,形成集体向前滚动的局面,班主任必须抓住最关键的三个教育契机,我把它称之为成功三契机! 

 

契机一:开学典礼——抓住理想教育的契机

    每年的开学第一天,李校长会亲自给同学们讲话,这就是睿升别具一格的开学典礼了,李校长为同学们上了睿升第一课。他热情洋溢的演讲深深地吸引着同学们,开启了学生通往复读学习的智慧之门,引导他们勇敢地走出高考失败的阴霾。从孩子们眼睛中闪烁着的光芒,我可以确信,他们已经吃下了定心丸,决定从头再来,奋战十个月后跨入心目中理想的大学。

    2005年炎热的七月中旬是睿升复读生开学的日子,高三(12)班比正常班级晚开班一个月,这是应家长需求为掉档的学生增开的一个重点班。那年,怀揣着对华师一老校长的敬意,我加盟了睿升,承担该班班主任及两个班英语教学的任务。虽然早已过了开学时间,学校照样给我们班安排了开学典礼。带领同学们聆听李校长的报告,学习报告的精神尤为重要,作为班主任的我一贯认为,优秀班主任的素质之一就是体现在能挖掘任何活动的德育内涵上,如同一个精明的商家能从日常生活司空见惯的现象中敏锐地嗅出商机。因此我趁热打铁,召开了第一次班会,主题是“我的梦想”,宗旨是对同学们进行理想教育。会上,同学们踊跃发言,将自己高考的遗憾以及再次高考的目标坦诚地进行了交流。

    一个小个子女生的发言引起了我的注意,她说:“同学们,我毕业于华师一附中,慕名来睿升复读。和一些同学不一样的是,高考我没有什么失误,遗憾的是我高中三年的时光被自己过多的挥洒在玩乐上面了,我要用今年一年的时光弥补我挥洒掉的光阴。既然选择了复读,就算爬,我也要踏踏实实地爬完全程。”几句平实的语言,反应出该生务实的个性,在她身上我看到了一束光芒,是那么夺目。于是决定选她为班长,在一年的学习中,她给同学们树立了各方面的好榜样,不论我这个班主任在不在,班上的日常工作由她安排得井井有条。她叫马某,通过一年的努力,在2006年高考中取得了593分的好成绩,提高了77分,以高出当年一本线47分的成绩被华中科技大学经济数学专业录取,现留学国外。

    可见,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教育契机其实是无时不在的,只是我们经常没有注意,如果我们能经常琢磨它,就一定能练就这种洞察力。我深切地感受到善于利用常规的活动发掘德育的内涵,及时地进行教育,任何官方组织的重要活动或班级的集体活动都是很好的德育题材。同学们要想成功地迈进自己心仪的大学门槛,开学之初利用这种契机树立奋斗目标,在心中播下理想的种子,经过十个月辛勤的浇灌,必会开出繁茂的理想之花。

    在教育家李校长的启发之下,我意识到理想教育的重要性,不断寻找理想教育的切入点。开学不久后,马池这一带恰逢停电,时值酷暑,满满的一教室牛高马大的学生下课铃响了都不愿离开教室,脸上淌着汗,闷热不已的呆在教室里干蒸。

    提前来上课的我看到这个情景,心里已经明白了八九分。于是走进教室,在黑板上写下新东方学校创始人俞敏洪的感慨,“不断面对失败的人,成功的机会比普通人多得多”。然后问他们这是谁所言,没有一个人能想到是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俞敏洪。就在大家迷惑不解之时,我给他们介绍到:“俞敏洪曾在1978年和1979年两次高考,都名落孙山。但怀抱着‘不断面对失败的人,成功的机会比普通人多得多’的信念,终于在1980年又一次参加高考,考取北京大学。他努力抓住每次得之不易的机会,终于,在他第一次被美国签证官拒签25年后,‘新东方’在美国上市”。就这样,刚刚被隔壁应届班学生看了稀奇的同学们,脸上僵硬的表情明显地轻松了许多。

    他们哪里是不怕热啊,他们是还没有完全走出心灵的那团阴霾,在一种赎罪的心境下学习,可谓苦不堪言!可是这样苦撑又能撑得了几天呢?如果不及时疏导,很快就会松懈下来。同学们需要的是精神上的动力,而不是社会亦或是家人给予的过多的压力。一些爱面子的家长对落榜生常常流露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怨气,仿佛读不了大学,就失去了美好人生。我告诉同学们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使人对生命敏感, 用脑子学习,不要用体力。要用一半大脑想技巧,想方法,另一半大脑想责任每个人输给自己的前提就是对自己的期望太高,要摆正心态,冷静平和告诫大家要学会孔子“仁”,佛陀的“恕”,要学会“爱”,试想一个连自己都不关爱的人又如何爱他人呢?这种班会课通常会依据同学们的发展状况不定期召开,逐渐地,同学们开始理解了学习的意义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不是为了分数而学习的道理。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若想让同学们吃到定心丸,还需班主任做足功课。细致观察,正是营造班级良好氛围的前提条件。不同届的学生各有不同特点,但在复读之初时有些茫然的心态却是相同。毕竟,谁也不能武断地说自己的复读一定会成功。可这也是一种博弈,你越是超然的放下包袱就越能靠近成功。所以,这颗定心丸不仅仅指你决定复读,而是指能充满信心地面对每天的自己,能放下包袱,放空思想,接纳这种学习模式。一旦吃下这颗定心丸,心便会超乎寻常的静和坦然,每次测验,注重的也不是分数而是知识点是否掌握了,循序渐进地将整个复习课学完,还能不成功吗?

 

契机二:考试分析———抓住吃苦教育的契机

    高考前,同学们一般要经历大大小小十次调研考试,每一次考试都是一种心智的历练,有考试就会有排名,有排名就有先后。排在前面的怕下次掉下去而压力重重,排在中间可上可下的因不甘于掉下而背负重荷,排在后面的因成绩不见起色而忧心忡忡,几乎没有一个学生不感觉到压力的现实存在性。那么在正确对待考试排名问题上,需要班主任悉心的关注和指导。就拿眼前的201212班的学生简单分析吧!每次考完试后,我要求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管理习惯,将错题摘录到各科的错题集中去,然后做好分析总结,通过长时间的坚持,他们知识上的漏洞越来越少,而信心也越来越足。比如刚刚结束的四月调研考试,刘某在总结中写到:“我发现我的英语在班上几乎处于垫底状态,但是进步了,且进步还很大,这让我看到了希望。”学生黄某写到:“还有47天,和去年此时比,我感觉有底气多了。去年四月,我连500分都不到,甚至连二本线都够不着,今年却上了一本线,我觉得很有动力,很有信心了······

    然除此之外,我认为考试也是对班主任工作效果的一个阶段性检测。从众多成功的案例中我看到,考试之后的分析和总结是班主任做好学生思想工作的最佳契机,考试同样是检测一个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的最有说服力的手段,锲而不舍地做好学生思想工作是帮助学生查漏补缺的制胜法宝。进步小或者退步的同学,要么是学习方法不对,要么学习态度不端正,前者是因为穿新鞋走老路,后者往往缘于怕吃苦受累。

    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同学们大多已适应了复读的学习与住校生活方式。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暴露了各自身上的各种毛病,不能吃苦是他们的通病。200712班,柯某来自武汉外校。刚入校时,基本能按照正常的作息时间学习,还主动要求当英语课代表。可是过不了多久,他就受不了严格的校纪班规的约束,不能按时起床,甚至身为课代表都忘记交作业,怎样和他讲道理都不见改观,九月起点考他考得一塌糊涂。我抓住这个契机找他进行了一次长谈,将众多稳步前进的同学的实例用数据形式分析、阐明,让他明白“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的道理之后,他保证以后一定遵规守纪,向这些进步幅度大的同学学习。第二天,我便看到教室的墙面上贴了一张精心制作的表格,将我给大家口头布置的背诵类的作业用表格的形式分摊到每一周的每一天,还用彩色笔勾勒出美丽的分隔线,旁边写到:“温馨提示:今天你的英语作业完成了吗?”当时,我“狠狠地夸奖“了他一番,称他为“十二班最有创意课代表”,他开心地笑了。此后,每考一次都能看到他的一点进步,自信心逐步建立起来,再也不迟到了。但一年中少不了在别的方面偷懒,经常“忘记”自己科代表的工作职责。为了保护该生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学习习惯,我没有简单的撤除他的课代表职务,继续培养他的责任心。于是新增一名叫做高某的同学协助他开展科代表的工作。因为作为复读生,他们最害怕的是老师对自己的失望,撤职事小,让孩子感觉被放弃事大!有了新的科代表的加入,无形中有了一种随时被取而代之的危机感,柯某不敢懈怠。而同学高某,因为得到老师的信任,处处表现积极,想方设法为老师排忧解难,科代表的工作再也不用我操心了。整个班级一年运转下来,同学们你追我赶,形成一个良性的竞争局面。

    2007年高考第一批次资格线548分,柯某以602分的好成绩被华科大录取,相比头一年提高了186分;高某也以601分被华科大录取,提高86分;徐某,616分,被北京邮电大学录取,提高79分;李某以616分的成绩,被上海财经大学录取···在这一连串喜人的成绩背后,如果没有他们锲而不舍追求真知的精神,是不可能取得这样骄人的成绩的。每个学生身上都有着不可估量的潜能,只要班主任善于抓住契机,因势利导,引导他们进入锲而不舍的上进状态中,奇迹便会产生!

 

契机三:百日冲刺——抓住成功教育的契机

    经过一轮又一轮的复习加考试,同学们进入了紧张的冲刺阶段。在倒计时一百天的时候,每一届我都会在班级召开“百日冲刺誓师大会”,会上同学们豪情万丈,剑指100天后的高考,集体大声喊出我们共同制定的誓言。会后,大家还要把自己理想中的大学写出来,贴在教室的墙面上用于鞭策自己。从第二天起,大家的精神面貌明显注入了新的活力,各科老师都为之动容。

    恕我直言这个教育契机,一定是建立在同学们有了前几个月奋力拼搏的基础上,看到了自己的进步才会有效果的。否则由于高考的临近,带来的或许只有焦虑,如果班主任又不及时疏导,就会适得其反。所以这个阶段班主任一定要眼观八路,耳听八方,密切关注同学们的学习状态。

    2011届高三(15)班百日冲刺动员会后,大多数同学群情振奋,连空气中都弥漫着“此时不搏,更待何时”的干劲,学习积极性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台阶!可是我发现同学刘某仍然按兵不动,神情漠然。利用课间时间,我走到他的身边说:“你的数学怎么那么厉害呀,次次都考那么高,有什么宝贵的经验和大家分享一下吧!”他诧异地抬起了头,很不好意思地绯红着脸:“我并没什么经验啊,就是练得多点。可又有啥用呢?六减一等于零,我的英语太烂了,唉!”我故作诧异地说:“啊?难道你不知道你现在英语阅读理解能力超强吗?上次考试的阅读理解你都过了30分了呢,而很多基础比你好的同学都比你低。这充分反应数学好的同学做阅读的优势,就是思维缜密啊!你可不要忘了,只要你英语及格,今年高考肯定上一本。”说完我就走了,之后我观察到他除了认真听课做笔记完成作业外,每天还悄悄地练习英语阅读,有时还能主动举手发言或提问题,英语成绩慢慢地上升了。去年高考,这位来自武穴中学的学生以626分的成绩入读华科大,其英语成绩由原来的69分提高到124分,总分在原来492分的基础上提高了134分,真的很不容易!如果没有百日冲刺动员大会将大部分同学的斗志激发起来,就反衬不出刘某那样的不自信,我也就很难寻觅到这个激发该生斗志的良好契机了。

 

结束语

    综上所述,班主任工作是份永远都需要查漏补缺的工作。对于学生教育契机的把握永远都没有定数,只要肯擦亮眼睛,勤思索,契机随时会出现。有人说班主任工作是一份婆婆妈妈的工作,“多动嘴,勤跑腿”是带好班的法宝。可是我认为,班主任工作应该是大智大慧的工作,“多动嘴,勤跑腿”的做法有失偏颇。孩子们的眼睛是雪亮的,判断力是灵敏的,对老师的要求也极高。多动嘴固然比较稳妥,若说出来的话尽是不着边的一箩筐空洞语言,别说学生不爱听,自己说着说着恐怕也觉得苍白无力了吧!多动嘴不如动对嘴,抓住恰当的时机,一个字能解决的问题绝不用一句话,一个表情解决的问题绝不动嘴。勤跑腿肯定是不错的,但也要找准时机去了解学生的学情,才能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教育契机的把握是一门永远修不完的功课。再好的建议,听不进就成废话!  再好的主意不说出来就无法实践!无法检验对与错,所以适当的时候说适当的话还是很有必要。教育契机需要等待更需要创造,契机一到,随口一些话,就能够达到敲山震虎的作用,至少可以在对方的心灵留下一丝划痕,在日后的行为生活工作中会起到一些警示作用,能这样才算作是有效的德育工作!

    十年来,睿升的教育教学模式已经积淀了丰厚的经验,为社会输送了一批又一批优秀学子,为一个个被孩子“上学难”的问题困扰着的家庭带来了福音。这一切要归功于学校所营造的育人为宗旨的教育氛围,归功于李校长这位声望极高的教育家在办学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受益匪浅,同时还让每一位老师受到先进教育理念的洗礼而与时俱进,为睿升的可持续性发展积蓄了充足的能量。祝愿睿升的明天更加美好!祝愿睿升的桃李开遍世界每个角落!祝愿睿升学子将梦想由此延伸······

抓住教育契机让梦想在睿升延伸

 

睿升复部 谢素文老师

【摘要】

    本文从班主任班级管理的视角,以复读生为对象,探究如何抓住教育契机,因势利导,以促成学生树立理想,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并锲而不舍地追求自己的梦想,最终实现目标。以开学典礼、考试分析、百日冲刺为抓手,分别抓住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吃苦教育和成功教育的契机,并结合笔者所担任班主任的不同届学生的成功案例,论证只有善于抓住教育契机甚至审时度势地创造教育契机,才能真正履行好一个班主任的育人职责。睿升学校之所以能不断走向辉煌,主要是在教育家李校长的带领下,用先进教育理论武装全体教师,不仅让学生收获成功,也让老师与时俱进,向研究型的教师发展,从而让睿升学子的梦想能在睿升延伸。

 

【关键词】

教育契机  复读生  理想教育  吃苦教育  成功教育

 

    经过教学楼三楼的楼梯口,每次都忍不住要驻足多看一眼红榜上往届学生那些熟悉的面庞,心中充盈的尽是充实与感慨。看着他们取得的骄人成绩,一种以曾经作为他们的班主任的自豪感油然而生,继之而来的便是对目前这届学生的责任感的无限升级。

    这红榜,书写的是十年睿升学子的不朽篇章,描述的是十年睿升教师的骄傲,传递的是十年睿升领导的人文关怀,凝聚着睿升李校长十年来的心血。然而,因在睿升得到磨砺而取得成功的学子又岂止榜上的学生呢?还有更多从失落到拼搏,锐意进取而取得成功的同学,他们身上有着很多的共同特征而又不失自己的个性特点。我们看到的,不过是十年睿升学子的缩影、坚韧、上进执着,他们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向着来年的6月,静默地向诺曼底登陆他们并不孤单,他们在李校长的关爱和科学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下,一天天地丰满了自己的羽翼······

    从多届学生的成功案例中,我欣喜地发掘出复读生取得成功的一些共性特征,通过对自己多年来班主任工作的反思与总结,发现要想在短短一年的时间内提高整个班级的学习效率,在整个班级里营造出同学之间相互之间你追我赶的氛围,形成集体向前滚动的局面,班主任必须抓住最关键的三个教育契机,我把它称之为成功三契机! 

 

契机一:开学典礼——抓住理想教育的契机

    每年的开学第一天,李校长会亲自给同学们讲话,这就是睿升别具一格的开学典礼了,李校长为同学们上了睿升第一课。他热情洋溢的演讲深深地吸引着同学们,开启了学生通往复读学习的智慧之门,引导他们勇敢地走出高考失败的阴霾。从孩子们眼睛中闪烁着的光芒,我可以确信,他们已经吃下了定心丸,决定从头再来,奋战十个月后跨入心目中理想的大学。

    2005年炎热的七月中旬是睿升复读生开学的日子,高三(12)班比正常班级晚开班一个月,这是应家长需求为掉档的学生增开的一个重点班。那年,怀揣着对华师一老校长的敬意,我加盟了睿升,承担该班班主任及两个班英语教学的任务。虽然早已过了开学时间,学校照样给我们班安排了开学典礼。带领同学们聆听李校长的报告,学习报告的精神尤为重要,作为班主任的我一贯认为,优秀班主任的素质之一就是体现在能挖掘任何活动的德育内涵上,如同一个精明的商家能从日常生活司空见惯的现象中敏锐地嗅出商机。因此我趁热打铁,召开了第一次班会,主题是“我的梦想”,宗旨是对同学们进行理想教育。会上,同学们踊跃发言,将自己高考的遗憾以及再次高考的目标坦诚地进行了交流。

    一个小个子女生的发言引起了我的注意,她说:“同学们,我毕业于华师一附中,慕名来睿升复读。和一些同学不一样的是,高考我没有什么失误,遗憾的是我高中三年的时光被自己过多的挥洒在玩乐上面了,我要用今年一年的时光弥补我挥洒掉的光阴。既然选择了复读,就算爬,我也要踏踏实实地爬完全程。”几句平实的语言,反应出该生务实的个性,在她身上我看到了一束光芒,是那么夺目。于是决定选她为班长,在一年的学习中,她给同学们树立了各方面的好榜样,不论我这个班主任在不在,班上的日常工作由她安排得井井有条。她叫马某,通过一年的努力,在2006年高考中取得了593分的好成绩,提高了77分,以高出当年一本线47分的成绩被华中科技大学经济数学专业录取,现留学国外。

    可见,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教育契机其实是无时不在的,只是我们经常没有注意,如果我们能经常琢磨它,就一定能练就这种洞察力。我深切地感受到善于利用常规的活动发掘德育的内涵,及时地进行教育,任何官方组织的重要活动或班级的集体活动都是很好的德育题材。同学们要想成功地迈进自己心仪的大学门槛,开学之初利用这种契机树立奋斗目标,在心中播下理想的种子,经过十个月辛勤的浇灌,必会开出繁茂的理想之花。

    在教育家李校长的启发之下,我意识到理想教育的重要性,不断寻找理想教育的切入点。开学不久后,马池这一带恰逢停电,时值酷暑,满满的一教室牛高马大的学生下课铃响了都不愿离开教室,脸上淌着汗,闷热不已的呆在教室里干蒸。

    提前来上课的我看到这个情景,心里已经明白了八九分。于是走进教室,在黑板上写下新东方学校创始人俞敏洪的感慨,“不断面对失败的人,成功的机会比普通人多得多”。然后问他们这是谁所言,没有一个人能想到是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俞敏洪。就在大家迷惑不解之时,我给他们介绍到:“俞敏洪曾在1978年和1979年两次高考,都名落孙山。但怀抱着‘不断面对失败的人,成功的机会比普通人多得多’的信念,终于在1980年又一次参加高考,考取北京大学。他努力抓住每次得之不易的机会,终于,在他第一次被美国签证官拒签25年后,‘新东方’在美国上市”。就这样,刚刚被隔壁应届班学生看了稀奇的同学们,脸上僵硬的表情明显地轻松了许多。

    他们哪里是不怕热啊,他们是还没有完全走出心灵的那团阴霾,在一种赎罪的心境下学习,可谓苦不堪言!可是这样苦撑又能撑得了几天呢?如果不及时疏导,很快就会松懈下来。同学们需要的是精神上的动力,而不是社会亦或是家人给予的过多的压力。一些爱面子的家长对落榜生常常流露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怨气,仿佛读不了大学,就失去了美好人生。我告诉同学们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使人对生命敏感, 用脑子学习,不要用体力。要用一半大脑想技巧,想方法,另一半大脑想责任每个人输给自己的前提就是对自己的期望太高,要摆正心态,冷静平和告诫大家要学会孔子“仁”,佛陀的“恕”,要学会“爱”,试想一个连自己都不关爱的人又如何爱他人呢?这种班会课通常会依据同学们的发展状况不定期召开,逐渐地,同学们开始理解了学习的意义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不是为了分数而学习的道理。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若想让同学们吃到定心丸,还需班主任做足功课。细致观察,正是营造班级良好氛围的前提条件。不同届的学生各有不同特点,但在复读之初时有些茫然的心态却是相同。毕竟,谁也不能武断地说自己的复读一定会成功。可这也是一种博弈,你越是超然的放下包袱就越能靠近成功。所以,这颗定心丸不仅仅指你决定复读,而是指能充满信心地面对每天的自己,能放下包袱,放空思想,接纳这种学习模式。一旦吃下这颗定心丸,心便会超乎寻常的静和坦然,每次测验,注重的也不是分数而是知识点是否掌握了,循序渐进地将整个复习课学完,还能不成功吗?

 

契机二:考试分析———抓住吃苦教育的契机

    高考前,同学们一般要经历大大小小十次调研考试,每一次考试都是一种心智的历练,有考试就会有排名,有排名就有先后。排在前面的怕下次掉下去而压力重重,排在中间可上可下的因不甘于掉下而背负重荷,排在后面的因成绩不见起色而忧心忡忡,几乎没有一个学生不感觉到压力的现实存在性。那么在正确对待考试排名问题上,需要班主任悉心的关注和指导。就拿眼前的201212班的学生简单分析吧!每次考完试后,我要求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管理习惯,将错题摘录到各科的错题集中去,然后做好分析总结,通过长时间的坚持,他们知识上的漏洞越来越少,而信心也越来越足。比如刚刚结束的四月调研考试,刘某在总结中写到:“我发现我的英语在班上几乎处于垫底状态,但是进步了,且进步还很大,这让我看到了希望。”学生黄某写到:“还有47天,和去年此时比,我感觉有底气多了。去年四月,我连500分都不到,甚至连二本线都够不着,今年却上了一本线,我觉得很有动力,很有信心了······

    然除此之外,我认为考试也是对班主任工作效果的一个阶段性检测。从众多成功的案例中我看到,考试之后的分析和总结是班主任做好学生思想工作的最佳契机,考试同样是检测一个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的最有说服力的手段,锲而不舍地做好学生思想工作是帮助学生查漏补缺的制胜法宝。进步小或者退步的同学,要么是学习方法不对,要么学习态度不端正,前者是因为穿新鞋走老路,后者往往缘于怕吃苦受累。

    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同学们大多已适应了复读的学习与住校生活方式。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暴露了各自身上的各种毛病,不能吃苦是他们的通病。200712班,柯某来自武汉外校。刚入校时,基本能按照正常的作息时间学习,还主动要求当英语课代表。可是过不了多久,他就受不了严格的校纪班规的约束,不能按时起床,甚至身为课代表都忘记交作业,怎样和他讲道理都不见改观,九月起点考他考得一塌糊涂。我抓住这个契机找他进行了一次长谈,将众多稳步前进的同学的实例用数据形式分析、阐明,让他明白“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的道理之后,他保证以后一定遵规守纪,向这些进步幅度大的同学学习。第二天,我便看到教室的墙面上贴了一张精心制作的表格,将我给大家口头布置的背诵类的作业用表格的形式分摊到每一周的每一天,还用彩色笔勾勒出美丽的分隔线,旁边写到:“温馨提示:今天你的英语作业完成了吗?”当时,我“狠狠地夸奖“了他一番,称他为“十二班最有创意课代表”,他开心地笑了。此后,每考一次都能看到他的一点进步,自信心逐步建立起来,再也不迟到了。但一年中少不了在别的方面偷懒,经常“忘记”自己科代表的工作职责。为了保护该生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学习习惯,我没有简单的撤除他的课代表职务,继续培养他的责任心。于是新增一名叫做高某的同学协助他开展科代表的工作。因为作为复读生,他们最害怕的是老师对自己的失望,撤职事小,让孩子感觉被放弃事大!有了新的科代表的加入,无形中有了一种随时被取而代之的危机感,柯某不敢懈怠。而同学高某,因为得到老师的信任,处处表现积极,想方设法为老师排忧解难,科代表的工作再也不用我操心了。整个班级一年运转下来,同学们你追我赶,形成一个良性的竞争局面。

    2007年高考第一批次资格线548分,柯某以602分的好成绩被华科大录取,相比头一年提高了186分;高某也以601分被华科大录取,提高86分;徐某,616分,被北京邮电大学录取,提高79分;李某以616分的成绩,被上海财经大学录取···在这一连串喜人的成绩背后,如果没有他们锲而不舍追求真知的精神,是不可能取得这样骄人的成绩的。每个学生身上都有着不可估量的潜能,只要班主任善于抓住契机,因势利导,引导他们进入锲而不舍的上进状态中,奇迹便会产生!

 

契机三:百日冲刺——抓住成功教育的契机

    经过一轮又一轮的复习加考试,同学们进入了紧张的冲刺阶段。在倒计时一百天的时候,每一届我都会在班级召开“百日冲刺誓师大会”,会上同学们豪情万丈,剑指100天后的高考,集体大声喊出我们共同制定的誓言。会后,大家还要把自己理想中的大学写出来,贴在教室的墙面上用于鞭策自己。从第二天起,大家的精神面貌明显注入了新的活力,各科老师都为之动容。

    恕我直言这个教育契机,一定是建立在同学们有了前几个月奋力拼搏的基础上,看到了自己的进步才会有效果的。否则由于高考的临近,带来的或许只有焦虑,如果班主任又不及时疏导,就会适得其反。所以这个阶段班主任一定要眼观八路,耳听八方,密切关注同学们的学习状态。

    2011届高三(15)班百日冲刺动员会后,大多数同学群情振奋,连空气中都弥漫着“此时不搏,更待何时”的干劲,学习积极性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台阶!可是我发现同学刘某仍然按兵不动,神情漠然。利用课间时间,我走到他的身边说:“你的数学怎么那么厉害呀,次次都考那么高,有什么宝贵的经验和大家分享一下吧!”他诧异地抬起了头,很不好意思地绯红着脸:“我并没什么经验啊,就是练得多点。可又有啥用呢?六减一等于零,我的英语太烂了,唉!”我故作诧异地说:“啊?难道你不知道你现在英语阅读理解能力超强吗?上次考试的阅读理解你都过了30分了呢,而很多基础比你好的同学都比你低。这充分反应数学好的同学做阅读的优势,就是思维缜密啊!你可不要忘了,只要你英语及格,今年高考肯定上一本。”说完我就走了,之后我观察到他除了认真听课做笔记完成作业外,每天还悄悄地练习英语阅读,有时还能主动举手发言或提问题,英语成绩慢慢地上升了。去年高考,这位来自武穴中学的学生以626分的成绩入读华科大,其英语成绩由原来的69分提高到124分,总分在原来492分的基础上提高了134分,真的很不容易!如果没有百日冲刺动员大会将大部分同学的斗志激发起来,就反衬不出刘某那样的不自信,我也就很难寻觅到这个激发该生斗志的良好契机了。

 

结束语

    综上所述,班主任工作是份永远都需要查漏补缺的工作。对于学生教育契机的把握永远都没有定数,只要肯擦亮眼睛,勤思索,契机随时会出现。有人说班主任工作是一份婆婆妈妈的工作,“多动嘴,勤跑腿”是带好班的法宝。可是我认为,班主任工作应该是大智大慧的工作,“多动嘴,勤跑腿”的做法有失偏颇。孩子们的眼睛是雪亮的,判断力是灵敏的,对老师的要求也极高。多动嘴固然比较稳妥,若说出来的话尽是不着边的一箩筐空洞语言,别说学生不爱听,自己说着说着恐怕也觉得苍白无力了吧!多动嘴不如动对嘴,抓住恰当的时机,一个字能解决的问题绝不用一句话,一个表情解决的问题绝不动嘴。勤跑腿肯定是不错的,但也要找准时机去了解学生的学情,才能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教育契机的把握是一门永远修不完的功课。再好的建议,听不进就成废话!  再好的主意不说出来就无法实践!无法检验对与错,所以适当的时候说适当的话还是很有必要。教育契机需要等待更需要创造,契机一到,随口一些话,就能够达到敲山震虎的作用,至少可以在对方的心灵留下一丝划痕,在日后的行为生活工作中会起到一些警示作用,能这样才算作是有效的德育工作!

    十年来,睿升的教育教学模式已经积淀了丰厚的经验,为社会输送了一批又一批优秀学子,为一个个被孩子“上学难”的问题困扰着的家庭带来了福音。这一切要归功于学校所营造的育人为宗旨的教育氛围,归功于李校长这位声望极高的教育家在办学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受益匪浅,同时还让每一位老师受到先进教育理念的洗礼而与时俱进,为睿升的可持续性发展积蓄了充足的能量。祝愿睿升的明天更加美好!祝愿睿升的桃李开遍世界每个角落!祝愿睿升学子将梦想由此延伸······

抓住教育契机让梦想在睿升延伸

 

睿升复部 谢素文老师

【摘要】

    本文从班主任班级管理的视角,以复读生为对象,探究如何抓住教育契机,因势利导,以促成学生树立理想,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并锲而不舍地追求自己的梦想,最终实现目标。以开学典礼、考试分析、百日冲刺为抓手,分别抓住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吃苦教育和成功教育的契机,并结合笔者所担任班主任的不同届学生的成功案例,论证只有善于抓住教育契机甚至审时度势地创造教育契机,才能真正履行好一个班主任的育人职责。睿升学校之所以能不断走向辉煌,主要是在教育家李校长的带领下,用先进教育理论武装全体教师,不仅让学生收获成功,也让老师与时俱进,向研究型的教师发展,从而让睿升学子的梦想能在睿升延伸。

 

【关键词】

教育契机  复读生  理想教育  吃苦教育  成功教育

 

    经过教学楼三楼的楼梯口,每次都忍不住要驻足多看一眼红榜上往届学生那些熟悉的面庞,心中充盈的尽是充实与感慨。看着他们取得的骄人成绩,一种以曾经作为他们的班主任的自豪感油然而生,继之而来的便是对目前这届学生的责任感的无限升级。

    这红榜,书写的是十年睿升学子的不朽篇章,描述的是十年睿升教师的骄傲,传递的是十年睿升领导的人文关怀,凝聚着睿升李校长十年来的心血。然而,因在睿升得到磨砺而取得成功的学子又岂止榜上的学生呢?还有更多从失落到拼搏,锐意进取而取得成功的同学,他们身上有着很多的共同特征而又不失自己的个性特点。我们看到的,不过是十年睿升学子的缩影、坚韧、上进执着,他们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向着来年的6月,静默地向诺曼底登陆他们并不孤单,他们在李校长的关爱和科学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下,一天天地丰满了自己的羽翼······

    从多届学生的成功案例中,我欣喜地发掘出复读生取得成功的一些共性特征,通过对自己多年来班主任工作的反思与总结,发现要想在短短一年的时间内提高整个班级的学习效率,在整个班级里营造出同学之间相互之间你追我赶的氛围,形成集体向前滚动的局面,班主任必须抓住最关键的三个教育契机,我把它称之为成功三契机! 

 

契机一:开学典礼——抓住理想教育的契机

    每年的开学第一天,李校长会亲自给同学们讲话,这就是睿升别具一格的开学典礼了,李校长为同学们上了睿升第一课。他热情洋溢的演讲深深地吸引着同学们,开启了学生通往复读学习的智慧之门,引导他们勇敢地走出高考失败的阴霾。从孩子们眼睛中闪烁着的光芒,我可以确信,他们已经吃下了定心丸,决定从头再来,奋战十个月后跨入心目中理想的大学。

    2005年炎热的七月中旬是睿升复读生开学的日子,高三(12)班比正常班级晚开班一个月,这是应家长需求为掉档的学生增开的一个重点班。那年,怀揣着对华师一老校长的敬意,我加盟了睿升,承担该班班主任及两个班英语教学的任务。虽然早已过了开学时间,学校照样给我们班安排了开学典礼。带领同学们聆听李校长的报告,学习报告的精神尤为重要,作为班主任的我一贯认为,优秀班主任的素质之一就是体现在能挖掘任何活动的德育内涵上,如同一个精明的商家能从日常生活司空见惯的现象中敏锐地嗅出商机。因此我趁热打铁,召开了第一次班会,主题是“我的梦想”,宗旨是对同学们进行理想教育。会上,同学们踊跃发言,将自己高考的遗憾以及再次高考的目标坦诚地进行了交流。

    一个小个子女生的发言引起了我的注意,她说:“同学们,我毕业于华师一附中,慕名来睿升复读。和一些同学不一样的是,高考我没有什么失误,遗憾的是我高中三年的时光被自己过多的挥洒在玩乐上面了,我要用今年一年的时光弥补我挥洒掉的光阴。既然选择了复读,就算爬,我也要踏踏实实地爬完全程。”几句平实的语言,反应出该生务实的个性,在她身上我看到了一束光芒,是那么夺目。于是决定选她为班长,在一年的学习中,她给同学们树立了各方面的好榜样,不论我这个班主任在不在,班上的日常工作由她安排得井井有条。她叫马某,通过一年的努力,在2006年高考中取得了593分的好成绩,提高了77分,以高出当年一本线47分的成绩被华中科技大学经济数学专业录取,现留学国外。

    可见,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教育契机其实是无时不在的,只是我们经常没有注意,如果我们能经常琢磨它,就一定能练就这种洞察力。我深切地感受到善于利用常规的活动发掘德育的内涵,及时地进行教育,任何官方组织的重要活动或班级的集体活动都是很好的德育题材。同学们要想成功地迈进自己心仪的大学门槛,开学之初利用这种契机树立奋斗目标,在心中播下理想的种子,经过十个月辛勤的浇灌,必会开出繁茂的理想之花。

    在教育家李校长的启发之下,我意识到理想教育的重要性,不断寻找理想教育的切入点。开学不久后,马池这一带恰逢停电,时值酷暑,满满的一教室牛高马大的学生下课铃响了都不愿离开教室,脸上淌着汗,闷热不已的呆在教室里干蒸。

    提前来上课的我看到这个情景,心里已经明白了八九分。于是走进教室,在黑板上写下新东方学校创始人俞敏洪的感慨,“不断面对失败的人,成功的机会比普通人多得多”。然后问他们这是谁所言,没有一个人能想到是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俞敏洪。就在大家迷惑不解之时,我给他们介绍到:“俞敏洪曾在1978年和1979年两次高考,都名落孙山。但怀抱着‘不断面对失败的人,成功的机会比普通人多得多’的信念,终于在1980年又一次参加高考,考取北京大学。他努力抓住每次得之不易的机会,终于,在他第一次被美国签证官拒签25年后,‘新东方’在美国上市”。就这样,刚刚被隔壁应届班学生看了稀奇的同学们,脸上僵硬的表情明显地轻松了许多。

    他们哪里是不怕热啊,他们是还没有完全走出心灵的那团阴霾,在一种赎罪的心境下学习,可谓苦不堪言!可是这样苦撑又能撑得了几天呢?如果不及时疏导,很快就会松懈下来。同学们需要的是精神上的动力,而不是社会亦或是家人给予的过多的压力。一些爱面子的家长对落榜生常常流露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怨气,仿佛读不了大学,就失去了美好人生。我告诉同学们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使人对生命敏感, 用脑子学习,不要用体力。要用一半大脑想技巧,想方法,另一半大脑想责任每个人输给自己的前提就是对自己的期望太高,要摆正心态,冷静平和告诫大家要学会孔子“仁”,佛陀的“恕”,要学会“爱”,试想一个连自己都不关爱的人又如何爱他人呢?这种班会课通常会依据同学们的发展状况不定期召开,逐渐地,同学们开始理解了学习的意义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不是为了分数而学习的道理。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若想让同学们吃到定心丸,还需班主任做足功课。细致观察,正是营造班级良好氛围的前提条件。不同届的学生各有不同特点,但在复读之初时有些茫然的心态却是相同。毕竟,谁也不能武断地说自己的复读一定会成功。可这也是一种博弈,你越是超然的放下包袱就越能靠近成功。所以,这颗定心丸不仅仅指你决定复读,而是指能充满信心地面对每天的自己,能放下包袱,放空思想,接纳这种学习模式。一旦吃下这颗定心丸,心便会超乎寻常的静和坦然,每次测验,注重的也不是分数而是知识点是否掌握了,循序渐进地将整个复习课学完,还能不成功吗?

 

契机二:考试分析———抓住吃苦教育的契机

    高考前,同学们一般要经历大大小小十次调研考试,每一次考试都是一种心智的历练,有考试就会有排名,有排名就有先后。排在前面的怕下次掉下去而压力重重,排在中间可上可下的因不甘于掉下而背负重荷,排在后面的因成绩不见起色而忧心忡忡,几乎没有一个学生不感觉到压力的现实存在性。那么在正确对待考试排名问题上,需要班主任悉心的关注和指导。就拿眼前的201212班的学生简单分析吧!每次考完试后,我要求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管理习惯,将错题摘录到各科的错题集中去,然后做好分析总结,通过长时间的坚持,他们知识上的漏洞越来越少,而信心也越来越足。比如刚刚结束的四月调研考试,刘某在总结中写到:“我发现我的英语在班上几乎处于垫底状态,但是进步了,且进步还很大,这让我看到了希望。”学生黄某写到:“还有47天,和去年此时比,我感觉有底气多了。去年四月,我连500分都不到,甚至连二本线都够不着,今年却上了一本线,我觉得很有动力,很有信心了······

    然除此之外,我认为考试也是对班主任工作效果的一个阶段性检测。从众多成功的案例中我看到,考试之后的分析和总结是班主任做好学生思想工作的最佳契机,考试同样是检测一个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的最有说服力的手段,锲而不舍地做好学生思想工作是帮助学生查漏补缺的制胜法宝。进步小或者退步的同学,要么是学习方法不对,要么学习态度不端正,前者是因为穿新鞋走老路,后者往往缘于怕吃苦受累。

    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同学们大多已适应了复读的学习与住校生活方式。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暴露了各自身上的各种毛病,不能吃苦是他们的通病。200712班,柯某来自武汉外校。刚入校时,基本能按照正常的作息时间学习,还主动要求当英语课代表。可是过不了多久,他就受不了严格的校纪班规的约束,不能按时起床,甚至身为课代表都忘记交作业,怎样和他讲道理都不见改观,九月起点考他考得一塌糊涂。我抓住这个契机找他进行了一次长谈,将众多稳步前进的同学的实例用数据形式分析、阐明,让他明白“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的道理之后,他保证以后一定遵规守纪,向这些进步幅度大的同学学习。第二天,我便看到教室的墙面上贴了一张精心制作的表格,将我给大家口头布置的背诵类的作业用表格的形式分摊到每一周的每一天,还用彩色笔勾勒出美丽的分隔线,旁边写到:“温馨提示:今天你的英语作业完成了吗?”当时,我“狠狠地夸奖“了他一番,称他为“十二班最有创意课代表”,他开心地笑了。此后,每考一次都能看到他的一点进步,自信心逐步建立起来,再也不迟到了。但一年中少不了在别的方面偷懒,经常“忘记”自己科代表的工作职责。为了保护该生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学习习惯,我没有简单的撤除他的课代表职务,继续培养他的责任心。于是新增一名叫做高某的同学协助他开展科代表的工作。因为作为复读生,他们最害怕的是老师对自己的失望,撤职事小,让孩子感觉被放弃事大!有了新的科代表的加入,无形中有了一种随时被取而代之的危机感,柯某不敢懈怠。而同学高某,因为得到老师的信任,处处表现积极,想方设法为老师排忧解难,科代表的工作再也不用我操心了。整个班级一年运转下来,同学们你追我赶,形成一个良性的竞争局面。

    2007年高考第一批次资格线548分,柯某以602分的好成绩被华科大录取,相比头一年提高了186分;高某也以601分被华科大录取,提高86分;徐某,616分,被北京邮电大学录取,提高79分;李某以616分的成绩,被上海财经大学录取···在这一连串喜人的成绩背后,如果没有他们锲而不舍追求真知的精神,是不可能取得这样骄人的成绩的。每个学生身上都有着不可估量的潜能,只要班主任善于抓住契机,因势利导,引导他们进入锲而不舍的上进状态中,奇迹便会产生!

 

契机三:百日冲刺——抓住成功教育的契机

    经过一轮又一轮的复习加考试,同学们进入了紧张的冲刺阶段。在倒计时一百天的时候,每一届我都会在班级召开“百日冲刺誓师大会”,会上同学们豪情万丈,剑指100天后的高考,集体大声喊出我们共同制定的誓言。会后,大家还要把自己理想中的大学写出来,贴在教室的墙面上用于鞭策自己。从第二天起,大家的精神面貌明显注入了新的活力,各科老师都为之动容。

    恕我直言这个教育契机,一定是建立在同学们有了前几个月奋力拼搏的基础上,看到了自己的进步才会有效果的。否则由于高考的临近,带来的或许只有焦虑,如果班主任又不及时疏导,就会适得其反。所以这个阶段班主任一定要眼观八路,耳听八方,密切关注同学们的学习状态。

    2011届高三(15)班百日冲刺动员会后,大多数同学群情振奋,连空气中都弥漫着“此时不搏,更待何时”的干劲,学习积极性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台阶!可是我发现同学刘某仍然按兵不动,神情漠然。利用课间时间,我走到他的身边说:“你的数学怎么那么厉害呀,次次都考那么高,有什么宝贵的经验和大家分享一下吧!”他诧异地抬起了头,很不好意思地绯红着脸:“我并没什么经验啊,就是练得多点。可又有啥用呢?六减一等于零,我的英语太烂了,唉!”我故作诧异地说:“啊?难道你不知道你现在英语阅读理解能力超强吗?上次考试的阅读理解你都过了30分了呢,而很多基础比你好的同学都比你低。这充分反应数学好的同学做阅读的优势,就是思维缜密啊!你可不要忘了,只要你英语及格,今年高考肯定上一本。”说完我就走了,之后我观察到他除了认真听课做笔记完成作业外,每天还悄悄地练习英语阅读,有时还能主动举手发言或提问题,英语成绩慢慢地上升了。去年高考,这位来自武穴中学的学生以626分的成绩入读华科大,其英语成绩由原来的69分提高到124分,总分在原来492分的基础上提高了134分,真的很不容易!如果没有百日冲刺动员大会将大部分同学的斗志激发起来,就反衬不出刘某那样的不自信,我也就很难寻觅到这个激发该生斗志的良好契机了。

 

结束语

    综上所述,班主任工作是份永远都需要查漏补缺的工作。对于学生教育契机的把握永远都没有定数,只要肯擦亮眼睛,勤思索,契机随时会出现。有人说班主任工作是一份婆婆妈妈的工作,“多动嘴,勤跑腿”是带好班的法宝。可是我认为,班主任工作应该是大智大慧的工作,“多动嘴,勤跑腿”的做法有失偏颇。孩子们的眼睛是雪亮的,判断力是灵敏的,对老师的要求也极高。多动嘴固然比较稳妥,若说出来的话尽是不着边的一箩筐空洞语言,别说学生不爱听,自己说着说着恐怕也觉得苍白无力了吧!多动嘴不如动对嘴,抓住恰当的时机,一个字能解决的问题绝不用一句话,一个表情解决的问题绝不动嘴。勤跑腿肯定是不错的,但也要找准时机去了解学生的学情,才能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教育契机的把握是一门永远修不完的功课。再好的建议,听不进就成废话!  再好的主意不说出来就无法实践!无法检验对与错,所以适当的时候说适当的话还是很有必要。教育契机需要等待更需要创造,契机一到,随口一些话,就能够达到敲山震虎的作用,至少可以在对方的心灵留下一丝划痕,在日后的行为生活工作中会起到一些警示作用,能这样才算作是有效的德育工作!

    十年来,睿升的教育教学模式已经积淀了丰厚的经验,为社会输送了一批又一批优秀学子,为一个个被孩子“上学难”的问题困扰着的家庭带来了福音。这一切要归功于学校所营造的育人为宗旨的教育氛围,归功于李校长这位声望极高的教育家在办学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受益匪浅,同时还让每一位老师受到先进教育理念的洗礼而与时俱进,为睿升的可持续性发展积蓄了充足的能量。祝愿睿升的明天更加美好!祝愿睿升的桃李开遍世界每个角落!祝愿睿升学子将梦想由此延伸······

抓住教育契机让梦想在睿升延伸

 

睿升复部 谢素文老师

【摘要】

    本文从班主任班级管理的视角,以复读生为对象,探究如何抓住教育契机,因势利导,以促成学生树立理想,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并锲而不舍地追求自己的梦想,最终实现目标。以开学典礼、考试分析、百日冲刺为抓手,分别抓住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吃苦教育和成功教育的契机,并结合笔者所担任班主任的不同届学生的成功案例,论证只有善于抓住教育契机甚至审时度势地创造教育契机,才能真正履行好一个班主任的育人职责。睿升学校之所以能不断走向辉煌,主要是在教育家李校长的带领下,用先进教育理论武装全体教师,不仅让学生收获成功,也让老师与时俱进,向研究型的教师发展,从而让睿升学子的梦想能在睿升延伸。

 

【关键词】

教育契机  复读生  理想教育  吃苦教育  成功教育

 

    经过教学楼三楼的楼梯口,每次都忍不住要驻足多看一眼红榜上往届学生那些熟悉的面庞,心中充盈的尽是充实与感慨。看着他们取得的骄人成绩,一种以曾经作为他们的班主任的自豪感油然而生,继之而来的便是对目前这届学生的责任感的无限升级。

    这红榜,书写的是十年睿升学子的不朽篇章,描述的是十年睿升教师的骄傲,传递的是十年睿升领导的人文关怀,凝聚着睿升李校长十年来的心血。然而,因在睿升得到磨砺而取得成功的学子又岂止榜上的学生呢?还有更多从失落到拼搏,锐意进取而取得成功的同学,他们身上有着很多的共同特征而又不失自己的个性特点。我们看到的,不过是十年睿升学子的缩影、坚韧、上进执着,他们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向着来年的6月,静默地向诺曼底登陆他们并不孤单,他们在李校长的关爱和科学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下,一天天地丰满了自己的羽翼······

    从多届学生的成功案例中,我欣喜地发掘出复读生取得成功的一些共性特征,通过对自己多年来班主任工作的反思与总结,发现要想在短短一年的时间内提高整个班级的学习效率,在整个班级里营造出同学之间相互之间你追我赶的氛围,形成集体向前滚动的局面,班主任必须抓住最关键的三个教育契机,我把它称之为成功三契机! 

 

契机一:开学典礼——抓住理想教育的契机

    每年的开学第一天,李校长会亲自给同学们讲话,这就是睿升别具一格的开学典礼了,李校长为同学们上了睿升第一课。他热情洋溢的演讲深深地吸引着同学们,开启了学生通往复读学习的智慧之门,引导他们勇敢地走出高考失败的阴霾。从孩子们眼睛中闪烁着的光芒,我可以确信,他们已经吃下了定心丸,决定从头再来,奋战十个月后跨入心目中理想的大学。

    2005年炎热的七月中旬是睿升复读生开学的日子,高三(12)班比正常班级晚开班一个月,这是应家长需求为掉档的学生增开的一个重点班。那年,怀揣着对华师一老校长的敬意,我加盟了睿升,承担该班班主任及两个班英语教学的任务。虽然早已过了开学时间,学校照样给我们班安排了开学典礼。带领同学们聆听李校长的报告,学习报告的精神尤为重要,作为班主任的我一贯认为,优秀班主任的素质之一就是体现在能挖掘任何活动的德育内涵上,如同一个精明的商家能从日常生活司空见惯的现象中敏锐地嗅出商机。因此我趁热打铁,召开了第一次班会,主题是“我的梦想”,宗旨是对同学们进行理想教育。会上,同学们踊跃发言,将自己高考的遗憾以及再次高考的目标坦诚地进行了交流。

    一个小个子女生的发言引起了我的注意,她说:“同学们,我毕业于华师一附中,慕名来睿升复读。和一些同学不一样的是,高考我没有什么失误,遗憾的是我高中三年的时光被自己过多的挥洒在玩乐上面了,我要用今年一年的时光弥补我挥洒掉的光阴。既然选择了复读,就算爬,我也要踏踏实实地爬完全程。”几句平实的语言,反应出该生务实的个性,在她身上我看到了一束光芒,是那么夺目。于是决定选她为班长,在一年的学习中,她给同学们树立了各方面的好榜样,不论我这个班主任在不在,班上的日常工作由她安排得井井有条。她叫马某,通过一年的努力,在2006年高考中取得了593分的好成绩,提高了77分,以高出当年一本线47分的成绩被华中科技大学经济数学专业录取,现留学国外。

    可见,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教育契机其实是无时不在的,只是我们经常没有注意,如果我们能经常琢磨它,就一定能练就这种洞察力。我深切地感受到善于利用常规的活动发掘德育的内涵,及时地进行教育,任何官方组织的重要活动或班级的集体活动都是很好的德育题材。同学们要想成功地迈进自己心仪的大学门槛,开学之初利用这种契机树立奋斗目标,在心中播下理想的种子,经过十个月辛勤的浇灌,必会开出繁茂的理想之花。

    在教育家李校长的启发之下,我意识到理想教育的重要性,不断寻找理想教育的切入点。开学不久后,马池这一带恰逢停电,时值酷暑,满满的一教室牛高马大的学生下课铃响了都不愿离开教室,脸上淌着汗,闷热不已的呆在教室里干蒸。

    提前来上课的我看到这个情景,心里已经明白了八九分。于是走进教室,在黑板上写下新东方学校创始人俞敏洪的感慨,“不断面对失败的人,成功的机会比普通人多得多”。然后问他们这是谁所言,没有一个人能想到是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俞敏洪。就在大家迷惑不解之时,我给他们介绍到:“俞敏洪曾在1978年和1979年两次高考,都名落孙山。但怀抱着‘不断面对失败的人,成功的机会比普通人多得多’的信念,终于在1980年又一次参加高考,考取北京大学。他努力抓住每次得之不易的机会,终于,在他第一次被美国签证官拒签25年后,‘新东方’在美国上市”。就这样,刚刚被隔壁应届班学生看了稀奇的同学们,脸上僵硬的表情明显地轻松了许多。

    他们哪里是不怕热啊,他们是还没有完全走出心灵的那团阴霾,在一种赎罪的心境下学习,可谓苦不堪言!可是这样苦撑又能撑得了几天呢?如果不及时疏导,很快就会松懈下来。同学们需要的是精神上的动力,而不是社会亦或是家人给予的过多的压力。一些爱面子的家长对落榜生常常流露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怨气,仿佛读不了大学,就失去了美好人生。我告诉同学们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使人对生命敏感, 用脑子学习,不要用体力。要用一半大脑想技巧,想方法,另一半大脑想责任每个人输给自己的前提就是对自己的期望太高,要摆正心态,冷静平和告诫大家要学会孔子“仁”,佛陀的“恕”,要学会“爱”,试想一个连自己都不关爱的人又如何爱他人呢?这种班会课通常会依据同学们的发展状况不定期召开,逐渐地,同学们开始理解了学习的意义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不是为了分数而学习的道理。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若想让同学们吃到定心丸,还需班主任做足功课。细致观察,正是营造班级良好氛围的前提条件。不同届的学生各有不同特点,但在复读之初时有些茫然的心态却是相同。毕竟,谁也不能武断地说自己的复读一定会成功。可这也是一种博弈,你越是超然的放下包袱就越能靠近成功。所以,这颗定心丸不仅仅指你决定复读,而是指能充满信心地面对每天的自己,能放下包袱,放空思想,接纳这种学习模式。一旦吃下这颗定心丸,心便会超乎寻常的静和坦然,每次测验,注重的也不是分数而是知识点是否掌握了,循序渐进地将整个复习课学完,还能不成功吗?

 

契机二:考试分析———抓住吃苦教育的契机

    高考前,同学们一般要经历大大小小十次调研考试,每一次考试都是一种心智的历练,有考试就会有排名,有排名就有先后。排在前面的怕下次掉下去而压力重重,排在中间可上可下的因不甘于掉下而背负重荷,排在后面的因成绩不见起色而忧心忡忡,几乎没有一个学生不感觉到压力的现实存在性。那么在正确对待考试排名问题上,需要班主任悉心的关注和指导。就拿眼前的201212班的学生简单分析吧!每次考完试后,我要求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管理习惯,将错题摘录到各科的错题集中去,然后做好分析总结,通过长时间的坚持,他们知识上的漏洞越来越少,而信心也越来越足。比如刚刚结束的四月调研考试,刘某在总结中写到:“我发现我的英语在班上几乎处于垫底状态,但是进步了,且进步还很大,这让我看到了希望。”学生黄某写到:“还有47天,和去年此时比,我感觉有底气多了。去年四月,我连500分都不到,甚至连二本线都够不着,今年却上了一本线,我觉得很有动力,很有信心了······

    然除此之外,我认为考试也是对班主任工作效果的一个阶段性检测。从众多成功的案例中我看到,考试之后的分析和总结是班主任做好学生思想工作的最佳契机,考试同样是检测一个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的最有说服力的手段,锲而不舍地做好学生思想工作是帮助学生查漏补缺的制胜法宝。进步小或者退步的同学,要么是学习方法不对,要么学习态度不端正,前者是因为穿新鞋走老路,后者往往缘于怕吃苦受累。

    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同学们大多已适应了复读的学习与住校生活方式。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暴露了各自身上的各种毛病,不能吃苦是他们的通病。200712班,柯某来自武汉外校。刚入校时,基本能按照正常的作息时间学习,还主动要求当英语课代表。可是过不了多久,他就受不了严格的校纪班规的约束,不能按时起床,甚至身为课代表都忘记交作业,怎样和他讲道理都不见改观,九月起点考他考得一塌糊涂。我抓住这个契机找他进行了一次长谈,将众多稳步前进的同学的实例用数据形式分析、阐明,让他明白“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的道理之后,他保证以后一定遵规守纪,向这些进步幅度大的同学学习。第二天,我便看到教室的墙面上贴了一张精心制作的表格,将我给大家口头布置的背诵类的作业用表格的形式分摊到每一周的每一天,还用彩色笔勾勒出美丽的分隔线,旁边写到:“温馨提示:今天你的英语作业完成了吗?”当时,我“狠狠地夸奖“了他一番,称他为“十二班最有创意课代表”,他开心地笑了。此后,每考一次都能看到他的一点进步,自信心逐步建立起来,再也不迟到了。但一年中少不了在别的方面偷懒,经常“忘记”自己科代表的工作职责。为了保护该生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学习习惯,我没有简单的撤除他的课代表职务,继续培养他的责任心。于是新增一名叫做高某的同学协助他开展科代表的工作。因为作为复读生,他们最害怕的是老师对自己的失望,撤职事小,让孩子感觉被放弃事大!有了新的科代表的加入,无形中有了一种随时被取而代之的危机感,柯某不敢懈怠。而同学高某,因为得到老师的信任,处处表现积极,想方设法为老师排忧解难,科代表的工作再也不用我操心了。整个班级一年运转下来,同学们你追我赶,形成一个良性的竞争局面。

    2007年高考第一批次资格线548分,柯某以602分的好成绩被华科大录取,相比头一年提高了186分;高某也以601分被华科大录取,提高86分;徐某,616分,被北京邮电大学录取,提高79分;李某以616分的成绩,被上海财经大学录取···在这一连串喜人的成绩背后,如果没有他们锲而不舍追求真知的精神,是不可能取得这样骄人的成绩的。每个学生身上都有着不可估量的潜能,只要班主任善于抓住契机,因势利导,引导他们进入锲而不舍的上进状态中,奇迹便会产生!

 

契机三:百日冲刺——抓住成功教育的契机

    经过一轮又一轮的复习加考试,同学们进入了紧张的冲刺阶段。在倒计时一百天的时候,每一届我都会在班级召开“百日冲刺誓师大会”,会上同学们豪情万丈,剑指100天后的高考,集体大声喊出我们共同制定的誓言。会后,大家还要把自己理想中的大学写出来,贴在教室的墙面上用于鞭策自己。从第二天起,大家的精神面貌明显注入了新的活力,各科老师都为之动容。

    恕我直言这个教育契机,一定是建立在同学们有了前几个月奋力拼搏的基础上,看到了自己的进步才会有效果的。否则由于高考的临近,带来的或许只有焦虑,如果班主任又不及时疏导,就会适得其反。所以这个阶段班主任一定要眼观八路,耳听八方,密切关注同学们的学习状态。

    2011届高三(15)班百日冲刺动员会后,大多数同学群情振奋,连空气中都弥漫着“此时不搏,更待何时”的干劲,学习积极性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台阶!可是我发现同学刘某仍然按兵不动,神情漠然。利用课间时间,我走到他的身边说:“你的数学怎么那么厉害呀,次次都考那么高,有什么宝贵的经验和大家分享一下吧!”他诧异地抬起了头,很不好意思地绯红着脸:“我并没什么经验啊,就是练得多点。可又有啥用呢?六减一等于零,我的英语太烂了,唉!”我故作诧异地说:“啊?难道你不知道你现在英语阅读理解能力超强吗?上次考试的阅读理解你都过了30分了呢,而很多基础比你好的同学都比你低。这充分反应数学好的同学做阅读的优势,就是思维缜密啊!你可不要忘了,只要你英语及格,今年高考肯定上一本。”说完我就走了,之后我观察到他除了认真听课做笔记完成作业外,每天还悄悄地练习英语阅读,有时还能主动举手发言或提问题,英语成绩慢慢地上升了。去年高考,这位来自武穴中学的学生以626分的成绩入读华科大,其英语成绩由原来的69分提高到124分,总分在原来492分的基础上提高了134分,真的很不容易!如果没有百日冲刺动员大会将大部分同学的斗志激发起来,就反衬不出刘某那样的不自信,我也就很难寻觅到这个激发该生斗志的良好契机了。

 

结束语

    综上所述,班主任工作是份永远都需要查漏补缺的工作。对于学生教育契机的把握永远都没有定数,只要肯擦亮眼睛,勤思索,契机随时会出现。有人说班主任工作是一份婆婆妈妈的工作,“多动嘴,勤跑腿”是带好班的法宝。可是我认为,班主任工作应该是大智大慧的工作,“多动嘴,勤跑腿”的做法有失偏颇。孩子们的眼睛是雪亮的,判断力是灵敏的,对老师的要求也极高。多动嘴固然比较稳妥,若说出来的话尽是不着边的一箩筐空洞语言,别说学生不爱听,自己说着说着恐怕也觉得苍白无力了吧!多动嘴不如动对嘴,抓住恰当的时机,一个字能解决的问题绝不用一句话,一个表情解决的问题绝不动嘴。勤跑腿肯定是不错的,但也要找准时机去了解学生的学情,才能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教育契机的把握是一门永远修不完的功课。再好的建议,听不进就成废话!  再好的主意不说出来就无法实践!无法检验对与错,所以适当的时候说适当的话还是很有必要。教育契机需要等待更需要创造,契机一到,随口一些话,就能够达到敲山震虎的作用,至少可以在对方的心灵留下一丝划痕,在日后的行为生活工作中会起到一些警示作用,能这样才算作是有效的德育工作!

    十年来,睿升的教育教学模式已经积淀了丰厚的经验,为社会输送了一批又一批优秀学子,为一个个被孩子“上学难”的问题困扰着的家庭带来了福音。这一切要归功于学校所营造的育人为宗旨的教育氛围,归功于李校长这位声望极高的教育家在办学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受益匪浅,同时还让每一位老师受到先进教育理念的洗礼而与时俱进,为睿升的可持续性发展积蓄了充足的能量。祝愿睿升的明天更加美好!祝愿睿升的桃李开遍世界每个角落!祝愿睿升学子将梦想由此延伸······


契机,教育,学生,同学们,班主任,自己,他们,学习,成功

上一页

下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