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管理手机进校园的方法

2018年12月28日


学校管理手机进校园的方法

案例一:“上午我从后门走过,发现你上课的时候很不专心,老实交代,你是不是在玩手机?”下课后,班主任把学生直接叫到办公室。“嗯……哦……”学生吞吞吐吐。“爽快点,把手机拿出来!”学生从口袋里掏出来一部崭新的手机。“你的手机不是上交锁进保险柜了吗?”“这部手机是我另外买的。”真相大白,一部上交,应对老师和家长,另一部用来满足娱乐的需求。

案例二:一个学生带手机来校,并在不恰当的时间玩游戏,最终被学校查处。之前,班主任和家长对接的时候,家长反馈孩子手机在家里。这又是怎么回事呢?原来,为了满足娱乐的需要,孩子买了一部一模一样的模型机放在家里,真的手机带在身边。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很乖,其实一直被蒙在鼓里。买模型机,只有学生想得出,家长居然也会上当。

    现代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手机作为便捷的现代信息沟通工具,亦不例外。手机大量地涌进校园手机作为现代通讯工具,的确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便利,允许学生手机进校园,对学生的成长和学习成绩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从整体结果来看,学生携带手机进校园的弊远大于利,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手机管理,成为学校管理的重要问题。对学生的手机进行有效的管理,应注意管理的方法、手段和措施的合法性,确保管理的效果,为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提供保障,为学生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要达到这一目的,学校必须对学生的手机管理采取“两手策略”。

一、刚性管理策略

1、为学生提供必要的通讯设施

    在校学生特别是寄宿制学校的学生,在不少情况下需要必要的互动联系,作为学校当然不能让学生完全与外界隔离。学校创设条件在校园、宿舍区域安装磁卡电话、201卡电话,教师办公室的电话以及教师的手机也应适度向学生开放,以满足学生正常联系的需要,以化解由禁止手机带来的通讯需要的压力。

2、建议禁止学生带手机入校园合法化

    早在几年前,美国、芬兰等国家就为校园手机立法,严禁在校学生使用手机。目前我国还没有相关的法律条文明确规定学生不能在校园内使用手机和带手机上课,因此手机管理是学校最突出的管理难题。从《教育法》来看学校可自行制定相关校规对学生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教育法》第43条第4款也规定受教育者必须“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它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特别是在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与学校的关系更多地趋向于契约性……”、“学生必须服从学校和教师的管理,违反校规校纪者将受到相应的处分。在这种不对等的法律关系中,受教育者处于个人从属、被支配的关系”因此,学校禁止学生带手机进校园不会违背教育法,可以把它明确列入校规校纪,使之成为对学生的一种管理契约。

    二、柔性管理策略

1、争取家长的支持与配合

    家长的态度往往对学生的认识和学校的工作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要让禁带手机的工作顺利开展,首先必须得到学生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家长理解配合贯彻学校规章,不为学生配手机带手机

2、宣传贯彻学校的管理制度

    制度化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手段,把手机管理列入学校的制度条文并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细则,把它列入常规管理的重要部分。特别是对违规带入的手机的处理,要统一全校教师的思想认识,克服随意性和盲目性,做到有章可循。可结合新生刚入学之机进行宣传和班团活动课进行讨论,加强引导和教育,让学生认清使用手机的利弊,解决学生的思想症结,明确学校禁止手机的意义。

   3、对违规学生的教育要说理

    班主任、教师在发现学生违规时要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不应简单粗暴的处理、极端激烈的训斥,这容易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这往往成为问题的焦点,反而违背了学校教育管理的初衷,起了相反的作用。“常规管理也是一种教育手段,要讲清道理,让学生自觉遵守,而不是强迫学生执行”,因此在教育时要提高教育技巧,采取说理的方式,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正确使用,以人性化管理的思维保证制度的坚决执行。

    4、公开处置违规手机的程序

    学生违规使用的手机的正确处置,关系到管理成败,必须把握好尺度,应公开公正,让学生明明白白。对违规使用的手机,可以予以“暂代保管”的方式,首先应当向学生说明处理的事实依据和校规依据,听取学生的申辩和异议;其次要把卡退还学生,因为卡涉及学生的个人信息等,把卡退还学生是对学生隐私权和财产权的一种尊重,同时此做法也可以避免不必要的矛盾和纠纷;第三要出具“暂代保管”的回执作为领回凭证,根据违规事实在回执中明确领回时间和领回人(家长或学生本人)。让做法充分体现学校管理程序的正当性,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从而实现对手机的有效管理。


学校,学生,手机,管理,家长,教育,违规,进行,使用

上一页

下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