睿升学子

睿升学子观明月,天涯共此“食”

2018年02月01日


△长江日报今日9版报道我校
原文内容如下
 
武汉师生与天文发烧友
齐观月全食
现场>>>
 
  1月31日晚,武汉睿升学校多名学生聚集在教学楼天台上,与10多名天文爱好者一同观看月全食。19时许,学生们就在学校天文老师孟宪有的带领下,早早架起了天文望远镜。19时48分初亏开始,月亮出现缺口,并逐渐扩大。同学们不断调整望远镜,以观察月亮变化。为了记录月全食过程,有的学生反复尝试,将手机摄像头对准望远镜的目镜,拍下不同时刻变化形态的照片。
  睿升学校高一学生王一帆带着自己的双筒望远镜来到天台,在孟宪有的指导下,除了观看月食,他还尝试着观察了M44星团、昴星团等天体。王一帆告诉记者,这样完整、仔细地观看月食,他还是头一次。
  44岁市民王海平是一名天文爱好者,当晚,他也来到睿升学校天台“夜观星象”。王海平说,2018年7月前后,预计还将迎来一次“行星季”,届时,火星、木星、土星、金星等行星可以“圈进”同一个画面,普通市民在市内借助望远镜就可以观看,也是比较少见的天文现象。
 
△楚天都市报今日A04版报道我校
原文内容如下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超级月亮、蓝月亮和月全食这三种天文现象如果只是单独出现,可能不足为奇,但昨夜,当三种天象集体出现在夜空中时,152年一遇的“蓝血月”天文奇观给湖北各地的天文发烧友带来了一场星空盛宴。
  楚天都市报记者来到东西湖区的睿升学校,和100多名老师、学生及发烧友一起欣赏了一出精彩的“月光曲”。本报在头条号上的现场直播吸引了众多网友观看,网友们共同见证了高倍目镜下“超级蓝血月”的变化全过程,共享视觉盛宴。截至发稿观看量达到21.3万,共有32.7万人次点赞,数据仍在持续增长。
 
全省各地均肉眼可观
 
  气温0摄氏度,楼顶平台上还有积雪,却挡不住天文爱好者的热情。
  昨晚19时30分,记者来到睿升学校天文台。这里是湖北省天文学会天文科普示范基地,平台已架起十多台“长枪短炮”,来自学校天文社的学生、家长以及武汉各地的天文发烧友,早已在这里调试设备多时。
  一轮清辉挂在天上,映着旁边的高楼和圆球形的天文台,看起来比平时大多了也亮多了。
  “现在我们看到的月亮直径比平时要大7%,比最小的时候大14%,属于超级月亮。”省天文学会副秘书长孟宪有解释,月亮的亮度比平时增加了15%,所以看起来又大又圆。
  白天的天气不错,夜空的能见度很高。孟宪有告诉记者,除了乌鲁木齐、拉萨等地不能看到完整的月食过程,国内绝大多数地方都肉眼可观,湖北更是本次观测得天独厚的区域之一。
  随着时间的推移,星月相伴的夜空正悄悄发生变化。“看,月亮好像有一点点缺口了。”19时48分,孟宪有大声提醒众人抬头观看。根据天文预报,这次的“超级蓝月月全食”的发生时间是17时48分到23时11分。“现在的预报已经很精确了。”
  天文台上一片沸腾,从初亏开始,美丽的月亮开始依次经历食既、食甚、生光、复圆等不同阶段。
  20时,睿升学校的学生们下课休息时间,数十名学生涌到天文台,还有一些学生干脆就在楼道里观月。这时的月亮还是可以看到明显的缺口,学生们兴奋地欢叫起来。
 
“感觉在和月亮对话”
 
  “现在月亮的缺口里面已经可以看到红色,其实是有点古铜色。”正在读高二的陶匡迪和聂向海配合默契,一人调试天文望远镜的观测角度,一人注意看着连在镜头上的手机,感觉画面感不错时,就点击手机屏幕上的拍摄键。
  旁边的老师提醒他们,最好设置成几秒后的自动延时拍摄,这样可以避免点击时的轻微晃动,画面更加精准。
  20时40分许,月亮被黑暗吞噬成一个大缺口,但缺口的黑影部分却越来越显现出红月亮的效果,在放大的手机屏里看起来颇有点浪漫。“月亮旁边有个星团,叫做M44星团,俗称鬼星团,今晚的亮度很好,天文望远镜可以把星团和月亮同时装进来,看起来非常壮观。”已经有三年天文社团经历高三学生邬帆兴奋地调整着角度。当月亮被放大在天文望远镜中,移动的轨迹非常明显,要不时调试镜头追踪。
  看着天文望远镜中近在咫尺的月亮,同样读高三的曾佳多了浪漫的想象:“看着它在我的眼中不断变化,感觉就像在和它对话,很奇妙的感觉。”
  20时52分,月亮完全被黑暗吞噬,一个暗红色的月亮映入大家眼帘,旁边原本黯淡的星星逐渐亮了起来。
  孟宪有拿着激光笔,绿色的光束似乎可以直达星星。“我们这里看不到,但是在黑龙江的此时此刻,有一个国际空间站正好运行到月亮的中间,可以通过天文望远镜看到。”高一学生胡胜林好奇地追问起其它星星的位置。“小时候看到月食不懂,现在觉得很有意思。”
  “现在的观测设备很先进,还有你们在这里直播,这次的月全食可以说是对天文的最好科普。”孟宪有一边在本报的直播画面里解说,一边不忘掏出手机拍照,记录下月亮在22时08分开始慢慢露出脸的画面。
  尽管温度在慢慢降低,天文台上仍然活跃着观望的身影,在等待23时11分的复圆时刻期间,观测者们陆续伴着月光离开。“很好看,下次还想来。”从武昌过来的7岁小朋友彭滢睿开心地边走边跳。

上一页

下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