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红 问题引导式教学模式案例简述及思考

2018年11月23日


  问题引导式教学模式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新型教学模式,它是指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水平,提出问题,启发学生去解决问题,以达到理解、掌握知识,发展各种能力的目的。不同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它具有启发学生思维、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更好地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等基本特点。它的教学过程一般按照“现象—质疑—探究—结论—解惑”的方式进行,关键是以问题引导思维,贯穿始终,并在此过程中合作探究、逐步推进,层层剥笋,解疑答惑,总结规律。
  下面我就以实际教学中的一个经典案例略作说明。这是诗歌专题复习中我自己研究的一个小专题:古代诗歌描写音乐的技巧。这种类型的诗歌在历年的高考题中已多次出现,如果没有进行一定的准备和研究总结,万一遇到,对学生来说将是一个不小的难点。
 
  一、首先,呈现现象,创设情境。教师采用情景模式先播放几段经典音乐,让学生欣赏并描绘,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激发兴趣,引导思考:音乐,是抽象的听觉艺术,有过耳即逝的特点,很难描摹,那怎样才能将它描摹得生动形象呢?古代诗歌中有哪些常见的描写音乐的技巧呢?这一步主要是提出了本课的总的课题,初步引起学生兴趣。
 
  二、再次呈现现象,回顾高考经典试题《听蜀僧濬弹琴》,并展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在此过程中,要根据试题难度,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时间。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循循善诱,启发思考。要找几个不同程度的学生发言,从中也可以初步把握学生对这个考点的基本掌握情况。在学生发言之后,教师要适时总结订正。
 
  三、回归教材,展示《琵琶行》《李凭箜篌引》等写音乐的名篇中的经典例句,全面总结音乐描写手法。这一步重在勾连课内课外,实现知识迁移。仍然是按照问题引导式教学的几个步骤进行,展示课内经典例句,提出问题引导思考,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规律。可以说通过这一步就将音乐描写的常见方法几乎一网打尽了。实现了由现象到规律、由个别到一般的质的飞跃。
 
  四、再以一道难度较大的高考题《木兰花慢 赠弹琵琶者》进行加强演练,将理论用于实践,强化掌握。在此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之后合作探究,将自己的思考结果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并由指定发言人将讨论结果在全班展示。合作探究能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也正是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
 
  五、举一反三,迁移拓展:总结写愁、梦等抽象事物与音乐描写手法的共性。
  教学过程基本相同,但在总结规律时要强调描写抽象事物的共通之处,都是化抽象为形象,化虚为实,化无形为有形,化不可捉摸为有形有质,这就要用到比喻、通感、拟物等修辞手法。
 
  六、回顾本课所讲的描写音乐的常见技巧,并以“描写音乐三至文”中教材未选的一篇《听颖师弹琴(韩愈)》作为课后作业,并充分运用问题引导设置问题,要求学生学以致用,逐一完成。此诗的理解难度较大,但有了这些问题引导思路,再结合课上所学,相信大部分学生应该能交出令人满意的答卷。
  以上就是这个案例的雏形,在每一步教学中,都体现了引导式教学的特点。学生在老师的问题引导下通过思考、探讨解决问题,最终教师还要将准备成型的知识规律告诉给学生,供其进行对比订正、反省总结。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课堂的枯燥乏味,让学生充分享受到求知的乐趣。
 
  (附)问题引导式专题复习课教案:古代诗歌描写音乐的技巧
  高复语文组  张立红
  教学内容:结合相关高考题及其他典型例题引导学生总结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描写音乐的技巧,并拓展到描写其他抽象事物的常见手法。
  教学重点:1、音乐描写中常见的正面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及其表达效果。2、学会举一反三,实现知识迁移。
  教学方法:问题引导式启发式教学、讲练结合、课堂讨论等。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问题引导:(先播放几段经典音乐,让学生欣赏并描绘,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引导思考。)音乐,是抽象的听觉艺术,有过耳即逝的特点,很难描摹,那怎样才能将它描摹得生动形象呢?古代诗歌中有哪些常见的描写音乐的技巧呢?(板书)
  二、经典高考题回顾:
  (2004年天津卷)听蜀僧濬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注:绿绮:古代名琴。
  问题展示:(1)诗的第二联中“一挥手”和“万壑松”分别表现了什么?
  (2)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
  学生回答,教师订正解惑:
  (1)“一挥手”写蜀僧弹琴的姿态。“万壑松”写出琴声的音乐效果。(用万壑松涛之声作比,写出琴声的宏伟不凡。)
  第四联写出了曲终时的景色,也写出了作者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侧面描写了琴声的魅力。
  附翻译:
  蜀僧濬怀抱着一张绿绮琴,从西面的峨眉峰上下山来。
  感谢他挥手为我弹奏一曲,像听到万山滚动松涛澎湃。
  我的心灵就像被流水洗涤,余音缭绕和着钟声响天外。
  不知不觉青山已披上暮色,高空中又布满了重重云霭。
  三、回归教材,典例展示,总结音乐描写手法。
  问题引导:下列描写音乐的例句都选自教材,它们在描写音乐方面分别有哪些特点?
  分组讨论,然后请同学总结。
  1、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琵琶行》)
  2、(声音)忽又扬起,像放那东洋烟火,一个弹子上天,遂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纵横散乱。(《明湖居听书》)
  3、转轴拨弦三两声……四弦一声如裂帛
  4、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李凭箜篌引》
  5、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6、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7、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学生讨论总结,教师订正解疑:(板书)
  1、运用贴切的比喻,以声写声。运用叠音词、拟声词等描摹声音。(正面描写)
  2、运用通感,以形写声,把听觉形象转化为视觉形象。(正面描写)
  3、写出音乐旋律上的起伏变化。(正面描写)
  4、描写音乐效果,通过听众的反应表现音乐的艺术感染力。(侧面描写)
  5、以境显声,通过景物描写衬托曲调的优美和演奏者技艺的高超。(侧面描写)
  6、在音乐描写中融入自己的情感。(正面描写)
  7、通过写乐器的精美衬托演奏者技艺的高超(侧面描写)
 
  四、高考演练
  (2015浙江卷)木兰花慢 赠弹琵琶者
  元 张伯淳
  爱当垆年少,将雅调,寄幽情。尽百喙春和,群喧夜寂,老凤孤鸣。都来四条弦里,有无穷、旧谱与新声。写出天然律吕,扫空眼底蓁筝。
  落红。天气暖犹轻。洗耳为渠听。想关塞风寒,浔阳月色,似醉还醒。轩窗静来偏好,到曲终、怀抱转分明。相见今朝何处,语溪乍雨初晴。
  【注释】:
  律吕,此指乐律或音律。蓁,一种弦乐器,如筝。语溪,溪水名,在今浙江桐乡。
  展示问题: 分析上片与下片对琵琶演奏描写 <http://www.thn21.com/Special/miaoxie/>角度的差异。(5分)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订正解疑:
  ①上片从乐曲方面来描写 <http://www.thn21.com/Special/miaoxie/>(乐曲的演奏者、乐曲旋律的复杂变化、乐曲声律的高雅等),侧重正面描写、直接描写。
  ②下片从听者方面来描写(气氛感受、典故联想、景色渲染等),侧重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附翻译:
  喜爱那对着酒垆的少女,将悠悠情思寄托于高雅的曲调之中。琵琶奏出春日百鸟鸣唱相和之音,白日里喧喧嚷嚷,夜里便沉寂下来,只有年老的凤凰独自哀鸣。写出天然的音律,连眼底的蓁筝之音也望尘莫及。
  花瓣飘落,天气微暖,我认真地听着乐曲。想到了昭君出塞时的风冷苍凉,浔阳江头商人妇在月色里的孤寂,好像醉了,却又很清醒。偏爱安静的轩窗,一曲终了,明白了曲中的幽深情绪。今日相遇却不知将来在何处相见,下了一会的雨也停了,天气也晴了。
 
  五、拓展:写愁、梦等抽象事物,总结与音乐描写手法的共性。(板书)
  问题引导:古代诗歌中,还有许多描写愁情、梦境等抽象事物的诗句,它们与描写音乐的手法有哪些共通之处呢?
  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
  3、若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飞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
  4、万顷烟波万顷愁(淮上女《减字木兰花》)
  5、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6、梦入罗浮万里云(苏曼殊)
  7、离心逬落叶,乡梦入寒流。(《夜泊钱塘》)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订正解疑:(板书)
  运用比喻(博喻)、拟物、通感等修辞手法,以实写虚,化抽象为形象,化无形为有形,变不可捉摸为有形有质,显示了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六、回顾本课内容,总结描写音乐的艺术技巧:
  1、运用贴切的比喻,以声写声。(正面描写)
  2、运用通感,以形写声,把听觉形象转化为视觉形象。(正面描写)
  3、运用叠音词、拟声词等描摹声音。(正面描写)
  4、写出音乐旋律上的起伏变化。(正面描写)
  5、在音乐描写中融入自己的感情。(正面描写)
  6、描写音乐效果,通过听众的反应表现音乐的艺术感染力。(侧面描写)
  7、以境显声,通过景物描写衬托曲调的优美和演奏者技艺的高超。(侧面描写)
  8、通过写乐器的精美衬托演奏者技艺的高超(侧面描写)
 
  七、课后训练:举一反三,练一练。
  根据诗歌后面的问题引导完成相应填空,强化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听颖师弹琴(韩愈)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1、前十句从(        )角度摹写声音。既有以(  )写声,也有以(   )写声。写出了声音的起伏变化,由_____突然变得_____,又转为_____,又变得____,忽而又高到极点,忽然又_____。
  2、后八句写自己_____,从(         )角度烘托琴声的优美动听。句式五言与七言交织错落,与音乐节奏相配合。
  下节课订正解疑:1.正面、以声、以形、轻柔 高昂 起伏回荡(由刚转柔) 喧闹不已 高到极点 低到极点
  2.听琴的感受和反应侧面 琴声优美动听
 
  【参考译文】
  琴声袅袅升起,仿佛小儿女在耳鬓厮磨之际窃窃私语。忽然琴声变得昂扬激越起来,就像勇猛的将士挥戈跃马冲入敌阵。接着又转成风和日丽,远处飘动着几片白云,近处摇曳着几丝飘柳絮,它们漂浮不定,若有若无。蓦地,百鸟齐鸣,啁啾不已,一只凤凰翩然高举,引吭长鸣。它一心向上,结果还是一落千丈。惭愧呀,我空有一双耳朵,不会欣赏音乐。但是听了颖师的琴声之后,我先是起坐不安,继而泪雨滂沱,浸湿了衣襟。不禁挥手制止他不要再弹了。颖师你高超的琴艺,一会儿把我引进欢乐的天堂,一会儿又把我置入悲苦的地狱,就好像同时把冰火投入了我的胸膛。

上一页

下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